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三农 新农村

小麦地下害虫防治方法

2014-05-08 12:35 来源:驻马店新闻网 责任编辑:lidong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 潘正茂 一、种类与危害蝼蛄。蝼蛄危害小麦的时间是从播种开始直到翌年小麦乳熟期,它在秋冬季为害小麦幼苗,以成虫或若虫咬食发芽种子和咬断幼根、嫩茎,或咬成乱麻状使苗枯死,并在土表穿行活动成隧道,使

□ 潘正茂 

一、种类与危害

蝼蛄。蝼蛄危害小麦的时间是从播种开始直到翌年小麦乳熟期,它在秋冬季为害小麦幼苗,以成虫或若虫咬食发芽种子和咬断幼根、嫩茎,或咬成乱麻状使苗枯死,并在土表穿行活动成隧道,使根土分离而缺苗断垄。越是苗稀处危害越明显,危害重者造成毁种重播。

蛴螬。幼虫危害麦苗地下分蘖节处,咬断根茎使苗枯死,危害时期有11月~12月和4月~5月两个高峰期。蛴螬冬季在较深土壤中过冬,第二年春季气温回升,幼虫开始向地表活动,到13℃~18℃时,即为活动盛期,这时主要危害返青小麦和春播作物。老熟幼虫在土中化蛹。成虫白天潜伏于土壤中,傍晚飞出活动,取食树木及农作物的叶片。如越冬幼虫多,翌年为害就重。 

金针虫。以幼虫咬食发芽种子和根茎,可钻入种子或根茎相交处,被害处不整齐呈乱麻状,形成枯心苗以致全株枯死。3月~5月、11月~12月是为害期。

常见的金针虫2年~3年才能完成一个世代,大部分是以幼虫在23厘米~33厘米土层中越冬,在10厘米以下地温达8℃,幼虫开始活动;土温达8℃~12℃时,上升到小麦根际周围开始为害;超过17℃即停止为害;向深层转移;在4月中旬为害最重。

金针虫成虫不取食。幼虫每年在小麦返青期到孕穗期是为害高峰期,主要蛀食茎基节的幼嫩部分,切断输导营养的组织,使上部茎叶枯萎,尤以细胸金针虫早春活动为害严重。

二、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地下害虫一生都生活在土壤里,尤以杂草丛生、耕作粗放的地区发生重多。因此应采用一系列农业技术措施,如精耕细作、轮作倒茬、深耕深翻土地,适时中耕除草、合理灌水以及将各种有机肥充分腐熟发酵等,可压低虫口密度,减轻为害。

药剂防治。1.药剂拌种:用48%乐斯本乳油10毫升加水1公斤拌麦种10公斤,堆闷3小时~5小时后播种。

2.播种前土壤处理:可以每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4公斤或5%辛硫磷颗粒剂2公斤拌毒土随播种沟撒施。撒毒土每亩用5%辛硫磷颗粒剂2公斤,或3%辛硫磷颗粒剂3公斤~4公斤,或2%甲基异柳磷粉剂2公斤,拌细土30公斤~40公斤,拌匀后开沟施,或顺垄撒施后接着划锄覆土,可以有效地防治蛴螬和金针虫。

3.苗期防治:秋冬季小麦苗期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田块,可以在暖冬或到春季气温回升后,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20克~50克加水3千克~5千克稀释,拌入30公斤~75公斤碾碎炒香的米糠或麸皮中制成毒饵撒施防治。如果小麦苗期地下害虫危害严重,可以对重发田块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喷浇灌小麦苗根部。

专家咨询热线:0396-29096162909656 (作者系驻马店市农科所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lidong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