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老人和妇女
摘要: 缝鞋挣钱□晚报记者 汤 桦 通讯员 陈 健 本报讯 “我要是没事,一天可以加工40多双鞋,能够挣五六十元钱。钱挣了,家也顾了。”昨日上午,在正阳县新阮店乡万马村的手工布鞋缝制加工点,村里的留守妇
缝鞋挣钱
□晚报记者 汤 桦 通讯员 陈 健
本报讯 “我要是没事,一天可以加工40多双鞋,能够挣五六十元钱。钱挣了,家也顾了。”昨日上午,在正阳县新阮店乡万马村的手工布鞋缝制加工点,村里的留守妇女周敏一边忙碌着,一边透露着自己每天的收入。
正阳籍妇女薛秀荣几年前在外务工,与江苏一男子恋爱结婚。她看到手工布鞋因穿着环保、舒适,在江浙一带非常畅销,且价格不菲。而在娘家正阳县,留守妇女几乎都有缝制手工布鞋的手艺,一般都比较清闲。于是,她和丈夫决定在正阳县创办“云飞布鞋厂”。
为了不耽误留守妇女照顾家庭,她通过细致考察,在正阳县新阮店、真阳、慎水等乡镇设立了近10个手工布鞋缝制点,鞋底、鞋帮、针线等原料均由厂里负责提供,留守妇女到附近的缝制点统一进行缝制。这样便于统一鞋号、监督质量和登记缝制数量。
“缝制一双鞋支付手工费1.3元。手快的一天可以缝制40~50双,带着孩子而手慢的也可以缝20双左右。”薛秀荣介绍。
眼下,“有时间就去缝鞋”成了正阳县留守妇女的口头禅。据了解,目前,正阳县参与手工布鞋缝制的留守妇女已有1000多人,每天都有一定的经济收入。过去那种“张家长李家短、说着说着闹翻脸”的现象大幅度减少,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
种植金针菇增收
□晚报记者 王冬霞
昨日,西平县重渠乡高庄村的留守老人和妇女正忙着整理成熟的金针菇。据西平县高庄食用菌生产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杨建伟介绍,重渠乡已成为河南省著名的金针菇生产示范基地。目前,重渠乡共有菇棚600多座,农民人均年增收2500元。
责任编辑:lidong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