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村:12公里村道养护缘何不再难
摘要: 村村通让广大农村通上了柏油马路。路虽通了,该怎么管、养护资金从哪里来、靠谁来养护?这些问题一直是摆在各级交通部门和基层村委的难题,怎么办?请看——刘桂村:12公里村道养护缘何不再难通讯员
村村通让广大农村通上了柏油马路。路虽通了,该怎么管、养护资金从哪里来、靠谁来养护?这些问题一直是摆在各级交通部门和基层村委的难题,怎么办?请看——
刘桂村:12公里村道养护缘何不再难
通讯员 王化远 周道海 葛 涛
清晨,当第一缕霞光洒满小村,朴实能干的老雷便踏上了环村12公里的村村通,清扫垃圾,修补破损,疏导车辆,忙得不亦乐乎。
1997年4月,正阳县慎水乡3000人的刘桂村,在县交通局和农村公路管理所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村里自筹、村民集资、政府以奖代补等形式,修建了全乡第一条3公里长的柏油路。
但是路修好后,问题也出来了。沿路一些村民为图方便,在路上打场晒粮,随意堆放杂物,损坏的地方又没有专门的人及时维护,路况是越来越糟,通行能力是越来越差,群众的怨言也越来越多。
“路修好了,当时全村老百姓对这条路是拍手称快。都说上级给刘桂村修了一条出头路,修了一条富裕路。”村委会主任刘伟说,“既然路修好了,就必须得护好,路护不好,以后修路就更困难。”
针对这一现象,县农村公路管理所与村两委班子商讨对策,之后村里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表决全村公路的维修资金怎样筹集、谁来维护等问题。最后决定,由村民集资一部分,村里筹集一部分,用于购买沥青、煤炉等工具和聘请护路员的工资。
于是,刘桂村通过“一事一议”筹措了村道养护资金,聘请了本村责任心强的村民担当养护员。73岁的老雷——雷学兵,成了村里聘请的第一个道路养护员。
自从当上了村里的养路工,每天他都是这样,吃过早饭便拉着架子车,带着扫帚、铁锨、地锅等工具,养路护路,这一干就是13多年。雷学兵说:“咱修路就是让大家都走好路,路走顺了,老少爷们出门挣钱才跑得快。”
“有了老雷的养路、护路,俺村里的路比着外村好走多了。”在刘桂村村委两条新老村村通的交会处,村民刘锡富指着这两条路说,“这一条是刚刚修建的,那一条是13年前修建的路。你看,从路面上很难分辨哪条是13年前修的,哪条是13年后修建的。”
的确,这条13年前修建的道路之所以保持这么好的路况,完全得益于村里有个专门的护路员。村民们都说,当年修路的钱没白拿,力气没白出,汗也没白流。
“13年来,我们村围绕这条路共投入18000元养护资金,每年平均1300元。花小钱,办了大事。经过维修,好路率达到80%。路况好了,群众出行方便了,全村更加和谐了,这才是修路的最终目的。”谈起这些,村党支部书记李景福由衷地高兴。
近些年,正阳县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县农村公路管理所所长李长星说,全县农村公路晴雨通车总里程已达1166.40公里,其中村村通公路达803公里,每年用于农村公路的养护费用达到300万元。
县交通局局长熊慧民告诉笔者,“十二五”期间,正阳全县还将新增村级道路近2000公里,农村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在方便群众出行、有效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道路养护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刘桂村通过‘一事一议’,采取群众和集体筹集一点,县、乡财政补贴一点的村道养护融资渠道和明确专人负责的方法,不仅有效缓解了财政压力,也增强了村民养路护路意识,为全县村道养护探索了一条新路子。”正阳县委常委、分管交通工作的副县长
责任编辑:lidong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