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三农 新农村

服务三农 打牢基础

2014-05-08 12:52 来源:驻马店新闻网 责任编辑:lidong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对去年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状况的调查马志刚 井丹丹2010年,全市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把强化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作为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农村小康社会

——对去年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状况的调查

马志刚 井丹丹

2010年,全市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把强化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作为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具体措施来抓。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发展节水旱作农业,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搞好农用生产资料供应,提高农业电气化、化学化、机械化水平,收到了显著成效,全市农业生产条件日臻完善,抗灾能力明显增强,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农业生产条件的现状

(一)农田水利建设进展显著,抗灾能力进一步增强。2010年,全市上下积极贯彻各项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政策、措施,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积极增加投资、投工,修复水毁工程,平田整地,打井修渠,开辟新水源,农田灌溉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010年末,全市有效灌溉面积累计达815.15万亩,与上年相比增长2.96%。旱涝保收面积累计达671.45万亩,比上年增加24.09万亩,增长3.72%;节水灌溉面积79.17万亩,比上年增加28.61万亩,增长56.57%;机电排灌面积达723.9万亩,比上年增加8.43万亩,增长1.18%。年末拥有已配套灌溉机电井14.88万眼,比上年增加3307眼。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3.89万亩。灌溉条件的明显改善,为农业的稳定增产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二)农业生产资料投入持续增加。2010年,全市农村用电量、农用化肥、农用地膜、农药使用量持续增加。全市农村用电量达156060.30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加7764.60万千瓦小时,增长5.24%;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量)69.14万吨,增加2.41万吨,增长3.61%;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达10877吨,增加340吨,增长3.23%;农药使用量达6110吨,增加183吨,增加3.09%;农用柴油使用量达9.24万吨,比上年增长4.42%。农业化学化和电气化程度的明显提高,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稳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2010年,全市农机市场繁荣,农机具销售增加,农村农机拥有量、总动力保持增长态势。2010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326.94万千瓦,比上年增加55.46万千瓦,增长4.36%。其中,柴油机动力1256.83万千瓦,汽油机动力10.41万千瓦,电动机动力59.70万千瓦,分别比上年增长4.04%39.59%6.57%。农用运输车达11.02万辆,比上年增加0.39万辆,增长3.69%;拖拉机拥有量达61.15万台,比上年增加0.19万台,增长0.31%,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达7.86万台;与拖拉机配套的农机具达到159.95万部,比上年增长2.36%。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减少了农业劳动力的投入,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业劳动力向非农行业的转移。

(四)乡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稳定。

2010年末,全市乡村劳动力资源达555.26万人,乡村从业人员达483.16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284.71万人,比2009年减少7.05万人,减少2.42%,占从业人员的58.93%;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12.57万人,比2009年增加5.98万人,增长5.61%,占从业人员的23.3%;第三产业从业人员85.88万人,增加1.94万人,增长2.31%,占从业人员的17.78%。总的看来是一产业占用劳动力下降,二、三产业从业劳动力上升,体现了我市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态势。

() 农业科技迅速普及,科技水平明显提高。多年来,一些先进农业技术得到迅速普及和推广,科技在农业生产上台阶、上水平等方面的作用日趋显著。首先是农产品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据统计,全市“郑麦9023、“西农979、“矮抗58、“豫麦70等优质小麦占93.6%,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对提高全市粮食单产和总产形成一定推动力。抗性好、产量高的“郑单958、“农大108等优质玉米种植比率超过90%。据调查,2010年全市优质小麦平均亩产高达426.48公斤,玉米亩产达337.29公斤。其次是地膜覆盖、塑料大棚等被广泛应用。全市地膜覆盖种植面积达131.55万亩,比上年增4.04万亩,建成蔬菜塑料大棚25963个,大棚面积2.27万亩,比上年增长13.91%。蔬菜大棚及地膜覆盖技术的普及,为农作物生长环境的改善和产量的大幅提高提供了先进的手段。三是农业施肥结构不断改善。据统计,2010年全市农用化肥使用量中氮、磷、钾、复合肥含量比例已由上年的22151152调节为20151055,改善施肥结构成为农户增产效果非常明显的一项实用技术。

二、农业生产条件存在的差距与问题

2010年,全市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市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还是初步的,与保持建设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比还相差甚远,长期以来沉积下的一些老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解决,新的矛盾又在产生,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面临严峻挑战。

(一)农业机械与农业发展需求不相协调。首先表现在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不够平衡。在全市农业机械保有量中,以种植业机具和产前、产中作业机具居多,多种经营和高效率、高效益、新型、技术型机具偏少。玉米、花生精量播种、机械收获和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仍是全市农机化发展的薄弱环节。在机耕、机播和机收三项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指标中,机收水平还很低。其次表现在农机化服务领域较窄、农机服务的社会化程度较低。随着大、中、小型农业机械在农村的迅速普及,农民迫切需要驾驶、维修等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目前,各地农村普遍存在着农业机械化重管理而轻服务,缺乏对农民进行驾驶技术、维修技术和安全意识的培训和教育服务。这也是导致农村机械化水平提高后,交通事故、安全隐患大幅度上升的主要原因。

(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薄弱,抗灾能力脆弱。目前,全市农田水利设施在建设和管理当中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老化严重。二是农田水利设施发展非常不均衡。一些偏远山区丘陵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还是比较落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亟待加强。三是水库、池塘、河道淤积严重,防洪、排涝灌溉、供水能力减弱。四是缺乏资金,投入不足。农村税费改革后,由于地方财政困难,一些地方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资金短缺。五是管理体制不健全,保障能力下降。一些农田水利设施建成后,却因维修无经费、产权不明晰及缺乏激励机制等方面的影响,疏于管理,经营粗放,特别是一些小型水利工程长期以来处于无管理机构、无管理人员、无管理经费的“三无”状态,导致部分设施毁坏严重。

对此,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立足实际,从思想上进一步深化认识,从宏观上强化调控和引导,从投资上予以重点倾斜,从政策上给予鼓励和支持,真正把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作为强化农业基础的战略任务,常抓不懈,落到实处,从而促进全市农业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lidong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