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灾害越来越凶恶的敌人
摘要: 杨 骏飓风“桑迪”来袭,美国东部人口稠密区如临大敌,纽约停摆,股市歇业,但不管防范措施多足,经济损失仍旧惨重,且不断传出飓风夺走生命的消息。近些年,美国飓风登陆事件频繁出现。其中,2005年
杨 骏
飓风“桑迪”来袭,美国东部人口稠密区如临大敌,纽约停摆,股市歇业,但不管防范措施多足,经济损失仍旧惨重,且不断传出飓风夺走生命的消息。
近些年,美国飓风登陆事件频繁出现。其中,2005年的“卡特里娜”、2011年的“艾琳”等都近乎成为美国的国家灾难。去年4月,一场超级龙卷风肆虐美国十几个州、致数百人死亡。
从意外到淡定,气象学家似乎已见多不怪。如今的气候,脾气变得愈发暴躁,有时可以在地球这一边大发“雷霆”,狂风暴雨,洪水滔天,而地球另一边却骄阳似火,灼烤众生,旱灾严重。
世界气象组织预测,未来极端天气现象的发生将更为频繁,强度更大,影响地区更广,不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和安全,所导致经济损失总体也呈逐渐增加趋势。
放眼全球,对发达国家来说,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总量巨大,动辄数以百亿美元计;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灾害导致的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更高;而对脆弱的个体生命而言,灾害从来都是切肤之痛与不可承受之重。
不仅如此,气候灾害对与气候密切相关的行业如水利、农业、林业、能源、健康和旅游业等都有更大影响。在世界经济发展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的当下,上述因素为全球经济复苏带来更多变数。
可以说,气候灾害是对人类社会的综合“拷问”,其严重性不仅取决于灾害本身,还取决于承载体的暴露度、脆弱度和应变能力,这些是管理灾害风险的主要决定因素。
气候灾害,已成为人类越来越凶恶的敌人。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阻止灾害来袭,但我们可以自问,从预警体系到自救意识,从常态化的应急处理到抗灾手段,从各国减灾防灾措施到国际合作,我们准备充分了吗?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