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摘要: 朱 隽在整个农业生产的推进当中,增粮和增收要统筹考虑。既要将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也要做好市场调控,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据媒体报道,目前黑龙江等粮食主产区由于粮食价格出现下跌,农民惜售、企业惜收
朱 隽
在整个农业生产的推进当中,增粮和增收要统筹考虑。既要将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也要做好市场调控,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据媒体报道,目前黑龙江等粮食主产区由于粮食价格出现下跌,农民惜售、企业惜收,购销双方的观望令收购进度明显偏慢。粮价的波动,让原本指望增产之后再迎增收的农民有些失望。业内人士担忧粮价不稳会影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进而影响到明年的粮食生产。
这种担忧不无道理。因为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对于保证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着重要作用,一旦农民失去了种粮的热情,即便是农业投入增加、科技到位、基础设施改善,我们面对的仍可能会是土地撂荒、粮食减产。
应当看到,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农产品供需仍将处于一种紧平衡状态,农业资源的约束以及环境保护的压力比以前更大,粮食产量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仍然面临巨大压力。而且人口的增加、城市化率的提高、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这些都迫切要求粮食产量和质量实现稳中有升。
尽管近年来农民种粮积极性比前几年有所提高,但农资价格的不断上涨“侵蚀”着种粮效益,务农增收比不上外出打工,而且农产品内部比价不合理,种粮比不上种植经济作物等差距又在严重削弱着农民种粮的热情。如果粮价出现波动下滑,在种粮收益普遍不高的情况下肯定会影响到农民对土地的投入。
保证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首要的是保证他们的收入。只有种地有效益、收入能增加,农民才能够更有积极性。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在整个农业生产的推进当中,增粮和增收要统筹考虑。在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的同时,要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不变,并保证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同时要调控好市场,保证农产品能卖上合理的价格,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