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评论

“凭名择师” 此风不可长

2014-05-11 12:36 来源:驻马店新闻网 责任编辑:guanli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张新义 很多人为了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真的是竭尽所能、不遗余力,费尽周折让孩子到理想的学校读书,又马不停蹄地想尽办法为孩子寻个“名师”、找个“好班”,

张新义

       很多人为了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真的是竭尽所能、不遗余力,费尽周折让孩子到理想的学校读书,又马不停蹄地想尽办法为孩子寻个“名师”、找个“好班”,不然的话,总觉得对不住孩子,也觉得很没面子。

    不可否认,同样是教师,有的人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经过长期认真艰苦摸索、钻研,在自己所教的年级段和科目上,总结出了一些规律,并不断在实践中提高升华,教育教学方法效果明显,成为某个领域的佼佼者。时间久了,通过学校的激励和表彰、社会上的传颂和赞扬,他们就成了小有名气的名师。随着这种效应和影响的不断发酵和膨胀,名师们就渐渐地成为了当地的名人,他(她)所教的班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好班。于是乎,能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名师的学生,能让自己的孩子进入好班读书,成为很多“知情”的家长们梦寐以求的愿望;于是乎,新学年开学后,门路广的学生家长们把这件事当作了自己家庭中的“阶段性重点工作”,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待新生入校稳定下来后,自己的孩子跟了名师、进了好班者,畅快淋漓,满面春风,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已经踏进了清华、北大的校门;自己的孩子跟了“凡师”、进了“差班”者,扼腕叹息,捶胸顿足,好像自己的孩子注定会中考失利、高考落榜。

    名师之所以有名,我想除了自己的勤奋、钻研之外,大多“得益于”社会上一些人的狭隘思想、名师情结、跟风陋习。是他们宣扬了某些名师的名,让他们不断地更有名;随之又追随着名师的名,期盼让自己的孩子由此成名。应该说,我们期盼名师、呼唤名师,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名师的带动示范作用,让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恪尽职守育桃李、三尺讲台比奉献。如果一味地放大名师的个人、个体效应,不但会挫伤大部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对名师自身,也未必是一件好事,对我们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对某个阶段内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会得不偿失。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