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评论

“没饭局”何以让委员生感喟

2014-05-11 12:36 来源:驻马店新闻网 责任编辑:guanli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惠铭生 连任的政协委员段祺华说,会风之变,除了没花没条幅外,最大感受是没饭局。“以前来开会,天天晚上有饭局,还要喝酒。”饭局让委员们开政协会之余,还要开“联谊会”,不能心无旁

□惠铭生

 

连任的政协委员段祺华说,会风之变,除了没花没条幅外,最大感受是没饭局。“以前来开会,天天晚上有饭局,还要喝酒。”饭局让委员们开政协会之余,还要开“联谊会”,不能心无旁骛、聚精会神于提案。(33《人民日报》)

段祺华来自上海,每年两会,上海市要请一次客;他是华侨,侨联要请一次客;他是致公党员,致公党要请一次客……过去几年,段祺华一直遭遇这样的“幸福烦恼”。如今,饭局突然销声匿迹,清闲之余,他有时间、有精力,能心无旁骛、聚精会神于提案。

其实,对没饭局、饭局少而感喟的,何止是段祺华,又何止是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和委员。

年前年后,笔者与一些机关干部交往,几乎每个人都在谈论一个话题——中央倡导改作风,反对餐桌浪费。对此,很多机关干部感叹:饭局少了,不仅正了党风,减少公款浪费,而且身体健康了,工作有精神了,就连夫妻关系也和睦了……

过去,我们一说改革,马上就联想到“阻力”,认为公职人员是行政改革的反对者。但这次关于作风、会风、文风的改革,却受到了普遍好评。其实,这不难理解,公款吃喝对多数公职人员而言,绝非个人嗜好或生活享受,而是一种生活压力和精神负担。一些人围坐在一起,醉醺醺地胡吹海侃,虚情假意地拍拍打打,吃一顿饭动辄就是几个小时,怎能让人不崩溃?

当下,我们已基本告别了饥饿的年代,大鱼大肉哪怕是海参鲍鱼,对公职人员也没什么吸引力。回家喝碗小米粥,或是陪陪家人,才是众多公职人员的真实愿望。很显然,改作风,反对餐桌腐败,让更多的人从“饭局”中解脱出来,不仅得民心、合民意,而且遂了大多数公职人员的心愿。

但是,迎来送往的糟粕官场文化,以及庸俗透顶的公款吃喝风,有其特有的“传统根基”和“顽强生命力”。对此,不少人担心,如今劲吹的改作风之风,会不会只是一阵风,风头过后,依然“涛声依旧”?反餐桌腐败,是否还会反弹?

这样的担心其实并非杞人忧天。“运动式”的整治工作作风、会风、文风之弊,以及公款吃喝之滥,然后再强势反弹的事例,以前并不是没有。这次改作风、反餐桌浪费是否彻底,公众当然有理由在心中打个问号。

无论政策法规的出台,还是党风政风的向好,民意是最根本的指向。既然全国上下倡导的改作风、反对餐桌腐败等“新政”深得民心,动辄引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乃至众多公职人员的感喟,那就不妨借这个民意“东风”,通过制度设计的形式将其固定,并成为社会好风尚,如此,才能让更多人对没饭局习以为常,而非感喟万千。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