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医院”附身同仁堂蒙“老外”
摘要: ———北京同仁堂“假冒伪劣”问题的调查 许多外国游客到北京旅游时喜欢“看中医”,如参观问诊老字号“北京同仁堂”。然而,新华社“新华视点&rd
———北京同仁堂“假冒伪劣”问题的调查
许多外国游客到北京旅游时喜欢“看中医”,如参观问诊老字号“北京同仁堂”。然而,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近日追踪采访发现,位于北京昌平的一家同仁堂旅游药店,采用欺骗手段将来源不明的中药标高价卖给外国游客,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而且损害了首都的形象。
“影子医院”移花接木
今年5月14日,美国人韦德在所住的王府井大酒店礼宾部报名,选择了北京中旅现代旅行社到明长陵、八达岭长城的“一日游”。“交了350元报名费,只拿到一张手写收据。”韦德说。
韦德告诉记者,行程安排本来为上午去明长陵,下午游览长城。“结果,中午导游说要介绍中国玉器和医药文化,就把我们带到了昌平区一家玉器城和一家名为‘北京同仁堂南城天汇旅游药店’的‘景点’。”
“药店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了北京同仁堂的历史,又介绍了一位穿白大褂的‘教授’,之后导游领着我们曲曲折折地穿过几条走廊,到了另外一间屋子里。”韦德向记者提供了一段他录制的视频。视频显示,一间诊室里面有数十张候诊椅和多名身着白大褂的人员。
“我们逐一接受了诊脉。”韦德说,药店翻译告诉他,“教授”说他肾虚,胃寒。“我发现‘教授’诊断出其他游客的病都和我差不多,都是‘肾’的问题。”
韦德告诉记者,他花780元买了一盒“补肾复春丸”,药店只提供了一张处方笺,拒绝提供收据。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来北京一日游的外国游客也有类似经历。瑞典游客艾利克斯·克利夫兰说:“今年3月,我第一次来中国,就在这个药店被骗了,他们冒用著名的中药品牌欺骗游客,很可恶。”
业内人士透露,“北京同仁堂南城天汇旅游药店”是赴京外国人一日游的常规路线,前来参观者大多是不懂中文的外国游客。5月24日,记者在这家药店看到,十多位欧美面孔的游客被带入店内,一名身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正在用英文讲解中医药知识,当她发现了中国人的面孔时,示意记者离开。
随后,记者又随一个韩国旅行团队进入大厅,四周的几个诊室都有身着白大褂的“老中医”在给游客把脉看病,每名中医身边,都站着一位翻译,很多游客“看完病”后按照处方购药,药店卖药后大多不开发票,只开收据,收据的落款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昌平中医门诊部”。记者还发现,一些游客购买的药品包装盒上印有“北京汉慈中医院”位于“北京同仁堂南城天汇旅游药店内”等字样。
无论是“门诊部”还是“中医院”,在“北京同仁堂南城天汇旅游药店”里都没有正规的标识和介绍,就像隐藏在同仁堂店内的“影子医院”。
“高价药”涉嫌欺诈
这些“影子医院”和北京同仁堂是何关系,他们究竟从事何种勾当?
记者为此走访了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一位负责人起初否认上述药店是其旗下企业,两天后又联系记者表示,“北京同仁堂南城天汇旅游药店”是同仁堂的加盟店,几年来严格执行国家法规,未销售过高价不明药品。如果那药是在药店里的汉慈中医院买的,“就和我们没关系”。
然而,一名英国游客出示给记者的发票上,赫然盖着“北京同仁堂南城天汇旅游药店”的发票专用章。今年1月27日,他在“北京同仁堂南城天汇旅游药店”内被诊脉后,买了两盒“壮骨通痹丸”,共花去1720元人民币。
如此高价中药是哪里生产的,有哪些成分?记者从几位外国游客处获得了他们所购买的4种药品,分别为茵陈五苓丸、壮骨通痹丸、降糖益肾方、补肾复春丸,并带着这些药品走访了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
北京市药监局工作人员查看药品后告诉记者,“壮骨通痹丸”和“补肾复春丸”属于医疗制剂,其说明书和标签中没有标注“本制剂仅限在本医疗机构内使用”的字样,不合规定;“补肾复春丸”的批准文号应为京药制字Z20061011,药盒上所印“(2001)京药制加字〔361〕第F-869号”与批准文号不符,属于违规。
同时,记者注意到,“降糖益肾方”药盒上没有药准字号,只印有“代客加工”字样。药监部门工作人员说,代客加工药品不能统一上市,而“降糖益肾方”本身就不是药品名称。“茵陈五苓丸”的包装和规格与批号不符。
游客遭遇投诉难
北京一家旅游公司总经理告诉记者,由于语言不通、旅行社和酒店礼宾部人员联手欺瞒、旅游主管部门没有英语投诉平台等原因,外国游客投诉困难。
西班牙一家日报驻华记者帕布罗告诉记者,在“北京同仁堂南城天汇旅游药店”受骗后,他曾向北京市旅游局、红太阳旅行社和所住酒店投诉,但至今为止,只有酒店给他赔了700元,其余数十封投诉邮件石沉大海。
帕布罗说,他在中国居住了6年,不会因为一次受骗经历就否定对中国的整体印象,但那些第一次来中国的游客一定会失望。一名英国游客给北京市旅游主管部门的投诉信中写道,我非常困惑,为什么我在五星级酒店还会订到这样糟糕的旅游?为什么旅行社推荐的“政府商店”会吓唬我(有病)还让我买假药?
神州国旅、北京目的地国际旅游有限公司等多家旅行社呼吁,进一步加大对此类“黑景点”的查处力度;同时,严禁所谓“旅游中医咨询”业务,杜绝医疗机构从事特别是针对入境国际游客的所谓“中医咨询业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广瑞认为,近年来“中医”等特色旅游市场迅速崛起,但相关监管却有些滞后;旅游部门应与卫生医药部门联手规范市场,统一标准和收费。(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张淼淼 毛伟豪)
责任编辑:lidong
(原标题:新华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