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视人的编辑意识
摘要: 王军委 电视新闻是通过电子手段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实事进行报道。电视新闻作为一种新闻传播手段,比其他媒体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也正以及时性、真实性、直观性、现场感和视听结合、声画并茂的特点
王军委
电视新闻是通过电子手段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实事进行报道。电视新闻作为一种新闻传播手段,比其他媒体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也正以及时性、真实性、直观性、现场感和视听结合、声画并茂的特点得到了越来越多观众的关注。但电视新闻不是某一个人的作品,而是一个大家合作的结晶,它需要采、编、播新闻工作者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带着编辑意识干好各个环节的工作,才能使电视新闻这一集体智慧成果更加出彩,更加吸引观众的视线,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所谓编辑意识,是指编辑工作者基于长期的编辑工作实践及理论学习而形成对所报道的新闻和对电视受众的一种系统化的情感把握,也是一种长期形成对新闻及其受众的把关意识和心理反应。
编辑意识是编辑具备的基本素质
有人说搞电视新闻这一行要时刻绷紧一根弦,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我认为这根弦就是编辑意识。电视新闻编辑可谓是电视新闻的“头脑”,是新闻各个环节的把关者,编辑意识的强弱也是电视新闻成败的关键。因此,从稿件的选择、修改、加工、编排到后期的编辑制作等工作都要牢固树立编辑意识,对新闻和受众深入研究,加强编辑基本功的训练,提高自己的编辑水平,提高宣传质量,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广大电视观众,满足受众的需求。
新闻记者要有编辑意识
目前,一般的电视新闻单位里,记者和编辑的分工是不同的,记者属于新闻前期工作,负责新闻的采访和拍摄,通常不参与后期新闻工作。但是这种传统的分工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现在我所在的新闻单位中的记者不但采访、拍摄,而且也参与后期的编辑工作。因此,编辑意识也在采编的实践中慢慢渗透到记者的工作当中。因而,记者是否具备编辑意识也就成为决定新闻作品好坏的关键所在。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既采访新闻事实,又在同一时间拍摄新闻事件的现场情况。大多时候,记者拍回来的新闻基本上已是成品了,所以记者在拍摄新闻时要带着编辑意识,考虑到后期编辑制作时画面的过渡、段落的衔接、字幕的叠加等因素,从而相应调整画面构图、拍摄角度和技巧。拍摄时眼里像过电影一样要有编辑意识,脑子里还要装着受众,了解新闻面向的受众类型及其心理需求,使自己的作品内容实用,贴近生活,能反映群众的呼声,关注平民百姓的社会生活、喜怒哀乐,善于从观众的角度审视自己的作品,是新闻价值得以最大体现,更有针对性,更受群众欢迎。
新闻主持人应具有编辑意识
主持人在现场一定要有编辑意识,首先要了解新闻事件的内容和相关背景知识,要考虑怎么样引领观众走进现场,使观众身临其境,产生参与感。其次要把握好哪些问题可以通过画面来反映,哪些后期编辑时画面无法表现或很难表现出来必须用口头叙述效果才好,同时在采访时与采访对象和观众如何交流等,对采访对象的情况和观众的感受要做到心中有数。工作中不但要有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还要具有一定的编辑意识和能力,即将播出的新闻能否把握好,主持人这一关至关重要,这也是对主持人是否具备编辑意识的一种考验。这时,主持人就应该及时把好这一关,及时排除和避免错误发生,使新闻更精益求精、更通俗易懂,使自己的主持风格更受观众的喜爱,是电视新闻多出精品,给观众送去更多、更精彩的闻节目,满足广大电视受众的精神需求。(作者单位:上蔡县广播电视局)
责任编辑:lidong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