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政务

积极开展防震减灾工作 扎实推进防震减灾事业

2014-05-12 08:29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yss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市防震抗震指挥部指挥长、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冯玉梅“5·12”汶川大地震转眼过去六年了,但那悲凉凄惨的画面依然历历在目,就像发生在昨天。在此谨向在汶川

市防震抗震指挥部指挥长、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冯玉梅

5·12”汶川大地震转眼过去六年了,但那悲凉凄惨的画面依然历历在目,就像发生在昨天。在此谨向在汶川大地震中失去宝贵生命的同胞表示深切地缅怀,向在这场灾难中失去亲人、遭受磨难的人们表示真切地慰问。汶川地震后,又陆续发生了海地、智利、玉树和芦山等大地震,一次次血的事实告诉我们,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地震灾害对人类的威胁、对生命的毁灭、对社会发展的重创不容忽视,如何更好地应对大震巨灾,加强防震减灾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以人为本,推进全市防震减灾工作科学发展

防震减灾工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首次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对防震减灾工作倍加关注,防震减灾工作面临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震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震减灾综合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我市主要表现在:与国务院18号文件和省政府89号文件提出的目标相比,我市地震监测手段比较单一(只有一个测震台),地震监控能力不足;应急救援体系尚不完备,城乡建设和基础设施抗震设防能力不足;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不强等问题广泛存在。我们要倍加珍惜当前发展的大好时机,以对党、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扎实推进防震减灾事业的快速发展。

要科学统筹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和地震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建设协调推进,科学统筹各类资源,加速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科学普及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夯实防震减灾社会基础,促进防震减灾事业全面协调发展。要认真汲取汶川、芦山等大震巨灾的经验启示,逐步实现从被动救灾到主动减灾理念的转变,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灾害对经济社会建设的影响,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二、完善措施,不断提升全市防震减灾综合能力

我市地处华北地震带,有多条断裂贯穿我市,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构造背景。当前,我市已经进入了加快经济赶超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最新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功能的增强,城市地震灾害易损性也随之增加,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呈指数增长,广大人民群众对减轻地震灾害的期望也越来越高。我们必须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大局出发,采取科学有效措施,未雨绸缪,预防为主,保障应急,扎实做好全市防震减灾各项工作,切实减轻潜在的地震灾害威胁。

(一)不断提高地震监测预测能力。要加快推进“一县一台”建设。目前,市地震台网管理中心及部分县的台站建设已经启动,其他县区要快速跟进,并抓紧实施,确保“十二五”期间完成建设任务,切实提升我市地震监测能力。要加强现有台站运行维护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确保数据传输、信息网络的安全、连续、可靠运转,为业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行政运行提供方便快捷的技术保障。要以“提高工作质量,改变外部形象”为目标,改进工作方法,严密监视震情变化,努力捕捉地震前兆信息,不断提高震情分析会商水平。

(二)切实提高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在制定本地经济发展规划、国土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潜在的地震危险。要进一步加强对重大工程和生命线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抗震性能普查和鉴定的管理,加大对学校、医院、商场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抗震设防质量的监管力度,从源头上确保建设工程的抗震能力。要加大地震安全民居工程的推广力度,组织力量,及时提供抗震性能比较好的民居设计图和模型,建立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技术服务站,为建设地震安全民居提供咨询服务和技术指导。要深入开展城市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创建与认定工作,加快推进示范点建设,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住房抗震能力。

(三)提高地震应急救援和处置能力。地震发生后,有准备和无准备,准备好和准备不好,结果是大不一样的。要立足于防大震、救大灾,把应急救援准备的各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一是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指挥和协调机制,形成统一指挥、相互补充、协调一致的地震应急体系。要修订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加强演练,提高各级各类预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军地联络机制和区域联动机制,为及时应对地震等突发灾害事件做好充分准备,逐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抗震救灾的局面。三是要加强市专业救援队伍建设,及时配备、补充救援设备,并加强培训和演练,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四是要加强救灾物资储备,继续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保证一旦发生地震灾害,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能够得到妥善安排。目前,我市已建成以置地公园为依托的Ⅰ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可容纳4万人,储存的物资可维持3天。这样,就可以在发生破坏性地震后,灾民度过72小时,等待后续的救援到来。

(四)加强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要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宣传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能力。要制订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计划,建立和完善宣传网络,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家庭”活动。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包括农村在内的广大群众普及地震科学知识、应急避险知识,引导、帮助群众消除恐震心理。要把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学生安全素质教育体系,经常开展地震应急演练,使广大学生能够掌握应急防范措施和应急避险知识,增强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要加快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加强阵地式宣传。要把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普及纳入文明社区活动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作为“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的重要内容。各级新闻媒体在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中要发挥重要作用,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御地震灾害的局面。

三、加强领导,切实保障全市防震减灾任务的全面落实

防震减灾事业是一项政府主导的社会公益事业,是一项科学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防震减灾工作必须由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密切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各级政府要把防震减灾作为公共安全和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明确事权,健全体系,落实责任。要随着各级财力的增长,不断加大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投入,并逐步探索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要继续健全市、县地震工作机构,充实人员和经费,切实保证防震减灾工作在基层的贯彻落实。同时,还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投入到防震减灾事业中来,使防震减灾逐步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为建设美好天中创造安全、和谐、稳定的地震安全保障。

责任编辑:yss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