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摘要: 王文生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旋律,也是新世纪发展的必然。数学教育在新世纪的竞争中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何充分发挥数学教育中的创新
王文生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旋律,也是新世纪发展的必然。数学教育在新世纪的竞争中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何充分发挥数学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是新世纪探索的主题。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升创新意识
1.1转变教学观念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有了新的教学观念,才能在数学教学中带领学生去认识数学领域中的新发现、新思维、新方法等。新的教育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
1.2提升创新意识 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二、采取多种途径,培养创新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他们的思维就会保持在积极的探索状态之中,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把学习作为自己内心的需要,而不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2.1以境致趣 在课堂上,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设障立疑,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有问题可思,有矛盾可解决的情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使学习兴趣在不断的探索中巩固和发展。比如,讲授相似三角形应用时,教师一开始就设下悬念:你能否不过河测出河宽?不上树测出树高?用一个五分的硬币测出月亮离我们有多远?这种悬念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倍感兴趣,学生能积极思考,知识的接受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在讲到有关“银行储蓄”问题,可设问:现在大家生活都富裕了,有了多余的钱要存入银行,储蓄种类很多,根据你家的经济状况,你知道参加哪种储蓄好吗?你会帮助父母算利息吗?由于问题来自于商品经济的现实生活,学生迫切希望学会后应用,也就激发了对数学的向往和求知欲。
2.2以变致趣 在教学中,设计一题多解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自己探索所学知识的兴趣。在几何上常常采用一题多解的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新知识,还能起到复习巩固旧知识的作用,同时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一种钻研精神,使学生在思考问题上具有灵活性、多变性,避免了学生在几何证明中钻死胡同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一题多解的教学。
2.3以动致趣 赋予所学知识以动感,通过演示实验,多媒体的动态效果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卓越的画图功能使几何教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让图形出来“说话”,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这样一来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比传统教学更能使他们深刻理解几何。
2.4以美致趣 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客观存在的实体为数学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内容,使它处处充满美,奇异美、和谐美、简单美、对称美、相似美,这些数学中的美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源泉。如:构造精致的蜂巢是一个正六棱柱,由三个全等的平行四边形构成,这样的结构最省材料等。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3.1辩证看待学生的行为 学生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重在帮助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教师对发展中的个体要以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实行多元化的发展的评价。从客观上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
3.2多赞扬鼓励 少批评挖苦 学生时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同时,又常从成人的表情或语言判断对其的评价,带有一定片面性。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要明确地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比如,教学中宜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等等表示关注和赞许。
3.3引导和保护神圣的好奇心 好奇是青少年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比如:对于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精神,应加以爱护和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面对新课程的挑战,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条件,让学生真正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中,从而达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所以说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在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
(作者单位:西平县盆尧一中)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