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语文课堂”剖析
摘要: 刘 蕴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自我学习的乐园,互动生成的乐园,情感体验的乐园。但现实教学中确有些语文课堂,是无效的,学生既学不到知识又提升不了能力,教师瞎忙乎,学生瞎折腾,结果是一无所获,可以称之为&ld
刘 蕴
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自我学习的乐园,互动生成的乐园,情感体验的乐园。但现实教学中确有些语文课堂,是无效的,学生既学不到知识又提升不了能力,教师瞎忙乎,学生瞎折腾,结果是一无所获,可以称之为“伪语文课堂”。现将其剖析如下:
一、肢解型的语文课堂
语文课本所选文章都是些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无论从语言、思想上都可以称之为上乘之作。但我们的语
二、纯技能训练的语文课堂
纯技能训练的语文课堂主要表现是教学中教师一味追求练习的形式和内容,学生还没接触课文,就开始判断字词的读音是否正确。字词的教学不是放在文中、语句中,而是单独操练,结果是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学生刚接触到课文,只读一遍,教师就急急忙忙分析来分析去,分析得连作者本人就可能瞠目结舌。完后,又设置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去判断,并且这些判断题高明透顶,左看对,右看也不错,让学生感到:这节课我学得够认真了,做起题来咋还不会呢?
真正高明的语文课,让学生在语文课文里尽情地涵泳,字词教学应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进行,这样的语文课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而且这样讲解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全面综合的语文能力。
三、热闹非凡的语文课堂
听过一堂语文实践活动课:《戏曲大舞台》,语文教师与音乐教师同上一堂课。语文教师精彩的开场白后,音乐教师开始大唱特唱,教师唱了学生分小组选代表唱。这节课真是一唱到底,热闹非凡。这位语文教师忽略了这是语文课,而不是才艺表演。这堂课有三个教学目标:查一查、比一比;听一听、唱一唱;议一议、写一写。这位语文教师第三步教学目标忽略不计了。上课又是音乐,又是书画,又是舞蹈,又是课件,手脚并用,花样繁多,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最后的结果是,刺激虽然丰富,语文本身的内容不被关注,学生远离了文本本身。
四、多媒体充溢的语文课堂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的出现,确实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课堂有了多媒体,使教学更具有直观性,给学生带来感官的刺激,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深印象,增强记忆的强度。但也不可否认,现在的多媒体课件确实有用滥的现象,一堂课“电闪雷鸣”,学生的感官确实受到了刺激,学生走下课堂,能回味起来的东西则了了无几。《斑羚飞渡》一文中的“就在这时,我看见……”一段,文质兼美,学生读着读着就会沉浸在无限的遐思之中,被斑羚的壮举所感染。偏偏有些老师讲到此处显示一动画,本来学生正处在无限的想像之中,结果看到动画后,反感觉平淡无味了。多媒体课件用好了,能使课堂生辉,用不好反而会降低课堂效率,扼杀学生的想象力。所以多媒体课件还是慎用好。
五、失去主体性的语文课堂
一堂课文课,一问一答,学生回答得离题千里,教师还在一个劲地夸“你真聪明!”、“你真棒!”有些问题,学生回答得并无高明之处,教师还在说:“回答得真精彩,掌声鼓励!”可想而知,对也对,错也对,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辨别是非的能力。更可怕的是学生处在鲜花簇拥之中,时间长了,看不到自己的不足,还怎么能进步?
新课程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并不排除教师的指导地位。只有具有主体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主体性意识的学生。
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堂,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应时刻思考:课堂上您真的关注学生了吗?您组织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的吗?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如何整合? (作者单位:驻马店市第十二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