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论文

浅谈舞台美术的沿革

2014-05-23 09:31 来源:驻马店新闻网 责任编辑:guanli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侯云青 舞台美术是戏剧及其他演出艺术中除表演以外的各种造型因素的统称,包括化装、服隆装、道具、布景和灯光等。按一般演出惯例,舞台音响也归入舞台美术工作部门。 在演出史上,舞台美术各组成

侯云青

       舞台美术是戏剧及其他演出艺术中除表演以外的各种造型因素的统称,包括化装、服隆装、道具、布景和灯光等。按一般演出惯例,舞台音响也归入舞台美术工作部门。

       在演出史上,舞台美术各组成部分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最早出现的是同表演关系最直接的化装、服装和道具。在西方戏剧的源头──希腊戏剧中,服装、面具已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那时一出戏的演员只有二、三人,要靠不断更换服装和面具来扮演各种戏剧人物。东方戏剧若以中国戏曲为例,造型艺术也是首先集中在人物的装扮上。不过中国戏曲主要采用涂面化装,面具多在装神扮鬼时用;服装上的图案先是画的,后来改用刺绣,成了具有鲜明的装饰风格的特种工艺美术。

       布景是较晚的发明。它有一个从剧场背景向剧情背景的演变过程。剧场背景是在观众由四面围观改为三面围观时出现的。最早的剧场背景是希腊剧场里的更衣棚。演员可在棚里换装和休息,棚的正面对着观众,成了演出的背景。其最初的作用是掩蔽。以后人们又发现,粗陋的掩蔽仍会使观众分神,不利于欣赏,所以临时性的更衣棚不但变成了固定的建筑,而且也被装饰起来。古代中国戏曲的演出,大都用一块幕幔来起掩蔽、装饰作用。利用整个背景对剧情地点作大面积的描绘,是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宫廷剧场中开始的,随后传入英国、法国等许多西方国家。这些围在演员身后的绘画性布景,虽或具有轰动一时的观赏效果,但还没有真正做到同剧情的密切结合,对于演员的表演也缺少直接地帮助。所以到了十九世纪,它又向着逼真化和立体化发展。进入二十世纪,人们对于剧情背景的观念已由狭隘趋向广阔,既可以逼真地描绘,也可以暗示、象征,这就带来了布景艺术的多样化。

       灯光是最后参加到演出中来的造型因素。早先的戏剧演出均靠自然光照明,近四五百年间戏剧普遍地进入室内演出后,才采用人工照明。先是蜡烛和油灯,十九世纪初开始用瓦斯灯,十九世纪末期改为电灯。现代舞台灯光已成为剧场机械设备中用作统一性和说明性力量的最主要也最灵敏的一种手段。 (作者单位:驻马店市豫剧团)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