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以农业机械化支撑粮食丰产丰收
摘要: 鲍秋仁 从2004年到2012年,是我市农业发展极不平凡的九年。这九年,我市粮食产量持续增加,2012年突破了140亿斤,创下历史新高,实现了九连增。这九年,也是我市农业机械化事业快速发展的九年和农业机械在农
鲍秋仁
从2004年到2012年,是我市农业发展极不平凡的九年。这九年,我市粮食产量持续增加,2012年突破了140亿斤,创下历史新高,实现了九连增。这九年,也是我市农业机械化事业快速发展的九年和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和现代农业中发挥作用最为显著的九年。2012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1388.25万千瓦,比2004年的817.8万千瓦增长69.75%,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4.16%,比2004年的46.33%,增加37.83个百分点,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提出“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这标志着我们党对于解决“三农”问题认识的新飞跃,为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也为农业机械化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理论武器。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劳动力短缺对粮食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有效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力,为提高我市粮食基础生产能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夺取粮食九连增发挥了重要的装备支撑作用。
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解决了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矛盾,为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发挥了基础作用
随着我市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进程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业劳动力严重短缺,在结构上呈现供给不足的矛盾。机械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影响农民种植和养殖意愿、制约农产品结构调整、影响粮食等大宗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因素。农业发展对农业机械应用的依赖越来越明显,农业机械已经并将继续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减少土地撂荒、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重要举措。九年来,我市主要农作物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由2004年的46.33%,发展到2012年的84.16%,增长了37.83个百分点。特别是在粮食生产中劳动强度较大的环节,农业机械化取得了重大突破,小麦、玉米机收水平分别由2004年的73.7%、8.9%增加到2012年的99.9%和54%,随着粮食生产环节机械替代人工步伐加快,我市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700万亩以上。在200多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情况下,我市粮食生产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2012年突破140亿斤,创造历史新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关键因素。
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高了先进适用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水平,为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发挥了关键作用
农业机械是农业科技的重要载体。在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的情况下,需要依靠农业机械来实现更高水平的精耕细作,提高农作物单产。九年来,全市农机系统大力推广节水灌溉、精量播种、化肥深施、高效植保、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等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提高水、种、肥、药的利用率,改善了耕地质量。2012年机械深松面积96.8万亩,精少量播种952.1万亩,机械深施化肥面积407.9万亩,机械节水灌溉面积305万亩,秸秆还田面积1507.28万亩。据专家测算,相同的施肥量,用机械深施基肥可增产5%~l0%,而在保持产量相同的情况下,可节约肥料20%以上。在同等生产条件下,小麦、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可实现节种增产减损的综合增产能力分别为37公斤/亩、72公斤/亩。在依靠地、水、肥等资源要素投入增产受到的约束增强情况下,发展农业机械化成为挖掘我市粮食增产潜力的现实选择。
三、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加快了农作物抢收抢种作业进度,在重要农时的粮食生产中发挥了主力作用
2012年,我市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已进入高级发展阶段,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由人畜力为主的传统农业向以机械为主的现代农业的转变,农业机械完成了人畜力无法达到的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起到了“抢农时、防灾害、促丰产”的效果。在每年的重要农时季节,全市农机系统克服不利气候因素、农时紧张、熟期集中等困难,充分发挥农业机械优势,快速响应、迅速行动、抢天夺时、跨区作业,大力推广收获、整地、播种“一条龙”作业技术,全力以赴加快作业进度。特别是“三夏”期间,机收机种同时进行,使小麦机收、玉米机播的作业时间缩短为5~7天,将“三夏”变为“两夏”。实践证明,如果没有农业机械的广泛参与,大范围的抢收抢种工作是难以完成的。2012年“三夏”期间,全市共完成小麦机收面积991.9万亩,机收率达99.9%,完成玉米机播面积634.4万亩,机播率达99.9%,为夏粮丰收做出了突出贡献,为秋粮生产奠定了基础。“三秋”期间,市农机局把玉米、花生机收和秸秆还田等农业生产薄弱环节作为主攻方向,全市相继召开玉米、花生机收、秸秆还田等新技术推广示范演示会20余场,完成玉米机收面积366.6万亩,机收率达54%,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完成玉米秸秆还田573.8 万亩,还田率达77.8%;完成花生机械收获面积198.9万亩,机收率达65.7%。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具的大规模应用,实现了粮食生产的抢收抢种作业,保障了重要农时、重点作物机械化生产的顺利进行。
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增强了农业抗风险能力,在抗灾夺丰收中发挥了保障作用
我市是一个气象灾害频发的地区,“三夏”防旱、“三秋”防涝的任务十分繁重,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挑战。近年来,为应对灾害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市农机系统加强机具调度,争时间、抢速度,不误农时,全力组织农机具投入农业抗旱和春耕生产,全市累计投入80多万台(套)农机具进行抗旱浇地作业,农业机械灌溉面积约占小麦抗旱面积的90%以上,充分发挥了农业机械抗灾救灾的主力军作用。2004年~2012年,累计有20多万台收割机投入“三夏”小麦跨区机收,99%以上的小麦收获由机械完成,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夏粮丰产丰收。(作者系市农机局党委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