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儿期待更多温暖
摘要: 冬日里,孩子穿着不合脚的大棉鞋、铺着薄褥子……聋哑儿期待更多温暖□晚报记者 侯伟峰 本报讯 冬日里,因为少了父母的关爱,5岁的孩子还赤脚穿着老师从家里找来的大棉鞋。因为家里贫穷,孩子还铺着一张
冬日里,孩子穿着不合脚的大棉鞋、铺着薄褥子……
聋哑儿期待更多温暖
□晚报记者 侯伟峰
本报讯 冬日里,因为少了父母的关爱,5岁的孩子还赤脚穿着老师从家里找来的大棉鞋。因为家里贫穷,孩子还铺着一张薄薄的褥子……因为是聋哑儿,他们几乎与这个社会隔绝,有的只是老师们有限的帮助。在一位爱心女士的呼吁下,昨日,记者走近确山县聋哑学校。
上午10时许,记者听完校长张国利关于学校的介绍后,正赶上下课。因为外面太冷,孩子们都缩在教室的火炉边。
记者敲开了一年级的教室。班里有刘永奇、陈秀娟和柯雁中3名聋哑儿。对于这3名孩子,
刘永奇,8岁,确山县瓦岗乡人。父母都是农民,哥哥失学。陈秀娟,确山县李新店人。哥哥同样是聋哑人,有智障,家庭生活困难。柯雁中,5岁,确山县石滚河人,家人少有照顾。
申红介绍时,柯雁中表现得特别活泼,不时与陈秀娟抢皮筋。他身上与他年龄最不协调的是脚下的一双大棉鞋。
申红介绍,他身上的大棉鞋包括衣服都是申红从家里或亲朋那儿找来的。前几天下雪时,由于玩雪把鞋弄湿了,柯雁中脚上长了冻疮。由于一时与柯雁中家人很难联系上,柯雁中只能这样凑合了。
李建伟、董芝……从校长张国利的介绍中,记者了解到,柯雁中这样因为家庭贫困、父母不愿管而由爷爷奶奶代管的聋哑儿童比比皆是。
校长张国利介绍,确山县聋哑学校1至9年级有9个班,115名聋哑儿。费用虽然由政府承担,但这些有限的资金只能维持孩子们的基本生活。为了改变孩子们的生活条件,张国利曾多方奔走、筹措资金,但只是杯水车薪。
从张国利掀起的床铺中,记者看到只有3层,一床棉被、一张薄褥子,下面就是冰凉的木板……张国利介绍,上面盖的棉被是从四处筹得的善款中购买的。
那么,我们又能做点什么,仍用致电本报的这位爱心人士的话:“能不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捐些棉衣、棉鞋等物品。只要每个人都行动起来,生活在这个被人遗忘的角落中的聋哑儿童将不再有冬日的寒冷。”
责任编辑:wind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