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县区 西平县

西平县委书记张金泉纵论粮食生产重要性

2014-06-23 14:54 来源:驻马店新闻网 责任编辑:wind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完善各项举措 发展粮食生产   西平县委书记 张金泉  近日,省委书记卢展工在驻马店、信阳等地调研粮食生产时指出,“三农”工作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粮食

完善各项举措 发展粮食生产 

                               西平县委书记  张金泉

  近日,省委书记卢展工在驻马店、信阳等地调研粮食生产时指出,三农工作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粮食是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粮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要时刻绷紧粮食生产这根弦。再次强调了粮食生产的极端重要性。作为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党委、政府要始终站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高度,牢记神圣使命,负起政治责任,坚持四个重在,完善各项举措,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水平。

  一要完善惠农政策,持续提升粮食生产引导力。惠农政策是促进粮食生产的强大引擎。目前,农业仍是国民经济中最薄弱的环节,粮食产业仍是弱势产业,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就很难有农业持续增效、粮食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这几年,粮食之所以持续增产,关键得益于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落实。农民种地种田由过去的缴纳各种费用变成现在的得到各种补贴,极大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当前,粮食生产由于比较效益低、财政贡献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种粮区地方政府抓粮食生产与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要持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必须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力度。继续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把完善和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作为调动地方政府和种粮农民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加大对粮食生产主产区地方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要进一步完善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探索实施植保补贴和粮食生产各类保险政策。要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标准,使种粮收益和经济发展、社会物价水平相协调。要完善粮食生产奖励政策,对在粮食生产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有关人员实行重奖,大力营造全社会重粮抓粮的浓厚氛围。

  二要完善科技体系,持续提升粮食生产支撑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粮食生产的第一支撑力。这几年,在粮食种植面积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粮食生产能力之所以大幅度提高,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发挥了科学技术的作用,农民科技素质大幅提高,新品种、新技术大量推广,科技成果转化率、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日益提高。要继续提高粮食产量,必须在科技上下工夫,特别是要针对当前在农业科技体系推广中存在的体系不健全、技术推广普及慢等突出问题,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完善省、市、县、乡四级农技推广体系,形成以政府推广机构为主体,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广泛参与的新型推广机制。继续大力实施粮食生产丰产工程、小麦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粮食高产示范创建工程等科技工程,提高粮食生产的整体科技水平。

  三要完善基础设施,持续提升粮食生产保障力。山、水、田、林、路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是粮食生产的关键和保障。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特别是粮食生产核心区实施了大规模农业综合开发,大力改造中低产田,扩大有效灌溉面积,整理土地、稳定耕地、修筑沟渠、配套井桥,完善设施,强化基础,提高了防灾、抗灾和减灾能力,构筑了粮食生产的坚固屏障,实现了粮食生产的稳产高产。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就要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标准,大力抓好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扩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范围,继续加大投入、完善机制。要强化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和林权制度等项改革,做到建管并重,形成配套体系,为粮食生产提供更加强大保障能力。要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扩大机耕、机种、机收面积,大力推进秸秆还田综合利用,提高粮食生产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

  四要完善市场机制,持续提升粮食生产带动力。粮食具有社会属性和商品属性的双重性,抓好粮食生产,既要发挥好政府的支持保护和宏观调控作用,又要发挥好市场的基础配置和传导带动作用。要根据市场和龙头企业需求,建设粮食标准化生产基地,使粮食生产布局区域化、发展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要扶持壮大粮食深加工企业,通过外引内联、资金政策扶持等措施,大力培育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充分发挥龙头的辐射带动作用,建立各类粮食生产专业协会,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走生产、贸易、加工同步发展的产业化之路,延长粮食产业链条,提高粮食产品附加值,增加粮食综合效益,确保企业增利、农民增收、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实现粮食生产由规模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由生产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五要完善责任体系,持续提升粮食生产执行力。加强领导、夯实责任是促进粮食生产的重要前提和保证。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把粮食生产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对待,高度重视。中央连续七年出台了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的一号文件,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夏粮生产抗灾夺丰收600行动计划和秋粮生产450行动计划,并实施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提出了把粮食生产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的奋斗目标。我们要树立抓粮食生产就是抓发展、抓稳定、抓民生的新理念,继续实行粮食生产首长负责制,把粮食生产纳入目标考核体系,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粮食生产工作机制。要实行领导分包粮食生产责任制,建立分包联系点和高产示范点,树立榜样,示范带动。要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形成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共同抓好粮食生产的强大合力。尤其是涉农部门真正要发挥职能,履行职责,在技术、种子、农资、气象、农机、资金等方面搞好协调指导,为促进粮食生产提供优质服务。

                                        (转载自201056《河南日报》)

 

责任编辑:wind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