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文化成品牌 产业招商见成效 我市文化产业方兴未艾
摘要: 本报讯 (记者 付建强)近年来,我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在发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功能的同时,也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至目前,全市共有文化产业经营单位1525家,从业人员13048人,年产值11.1亿多
本报讯 (记者 付建强)近年来,我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在发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功能的同时,也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至目前,全市共有文化产业经营单位1525家,从业人员13048人,年产值11.1亿多元。
民营文化企业形成品牌。西平县棠溪剑业公司的宝剑先后荣获60多项国际、国内大奖,年生产能力5万把,安排就业200余人,年生产总值达3000万元。汝南县一笑堂工艺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陶瓷麦草画工艺瓶现有员工300余人,年生产工艺瓶5万余件,年产值可达2500万元。上蔡县杨集村白云毛笔厂生产的“白云翁”毛笔,被河南省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上海、北京、济南、兰州、西安等全国各地销售网点达30家,从业人员1200多人,年产值1亿多元,创利税1000多万元。
涌现了一些文化产业先进村。西平县杨庄乡仪封村,被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评定为“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村”。仪封村的大铜器、仪封戏剧、仪封民间舞蹈和仪封农民画等文化产业项目年收入已超过300万元。
文化旅游业迅速发展。我市现拥有4A级旅游区1处(
责任编辑:wind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