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棚模式的启示
摘要:记者 王朝朝地处确山县竹沟镇的鲍棚村,是省重点扶持贫困村。自2012年以来,确山县在竹沟镇鲍棚村实施“龙头企业+农户”整村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特色经营、
记者 王朝朝
地处确山县竹沟镇的鲍棚村,是省重点扶持贫困村。自2012年以来,确山县在竹沟镇鲍棚村实施“龙头企业+农户”整村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特色经营、综合性一体化扶贫的模式,效果显著,在社会上被称为“鲍棚模式”。“鲍棚模式”为推动我市农村土地流转、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整村搬迁促进了生活条件改善。驻马店市中欣农业产品有限公司根据“整体搬迁、集中居住、节约土地、改善环境”的原则,在荒山荒坡上选址建设新农村——凤凰社区。规划建设各种户型住房和教育、卫生、环卫、绿化等配套设施。农户原有住房根据制定的评估标准进行评级,并按一定的标准置换新房,超出原住房面积部分按一定价格补购。特别贫困户有廉租安置房,五保户进行免费安置。原鲍棚村24个自然村将集中搬迁至凤凰社区,不仅可迅速改善生活环境,而且可节约土地450亩发展规模经营。
土地流转促进了收入结构优化。竹沟镇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企业参与”的原则,在保障群众土地承包权不变的前提下,所有土地全部流转,由中欣公司负责规模化种植、集约化发展、市场化经营。土地流转一举多效,不仅农民每人每月可得到300元的流转收入,而且可外出或进入龙头企业务工,增加可观的劳务收入。土地流转后,一名农村劳动力在不投资、不冒市场风险的情况下,年按务工6个月,可多增加纯收入12600元。2013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7500元,比整体流转前的2011年增加3300元。
培育产业促进了农业效益提升。竹沟镇充分发挥鲍棚村森林覆盖率高、环境优美的资源优势,在土地流转的基础上,结合确山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大力培育有特色、上规模、有竞争优势的休闲观光农业,努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该村区域内将建设苗木花卉、葡萄、茶叶、向日葵、优质烟叶、确山黑猪、黑山羊等特色种养殖园近十个,并在每个区设立观光旅游线路。目前,已建设苗木花卉种植园850亩、茶叶种植园800亩、葡萄800亩、优质烟叶园1200亩、向日葵园200亩,万头黑猪养殖场等正在建设,各类观光农业园区已初具规模。2014年,该村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村。
资源整合促进了扶贫效果扩大。鲍棚村土地流转后,为改善生产条件,龙头企业必然在生产设施等方面加大投入。竹沟镇以此为契机,将各种扶贫资源有效整合到区域建设中来,加快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一是通过市场和政策引导,调动龙头企业投入积极性,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设标准化、科技化的休闲观光农业园。二是由龙头企业通过融资入股、借贷等方式自主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区域内生产生活设施建设,目前已累计筹资6500万元建设农户集中安置房及道路、污水处理站等公共设施。三是政府积极整合财政扶贫资金、新农村建设资金、烟水配套资金等各类扶贫项目资金1200余万元,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资源整合,进一步拓宽了扶贫开发投入渠道,有效提升了扶贫开发建设标准,解决了一批以往依靠政府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
责任编辑:xmx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