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纳西族东巴文化与西藏苯教文化同源
摘要: 研究发现:云南纳西族东巴文化与西藏苯教文化同源 新华网拉萨12月14日专电(记者 许万虎、黄兴)“云南纳西族东巴文化与西藏苯教文化是同一或同源文化,
研究发现:云南纳西族东巴文化与西藏苯教文化同源
新华网拉萨12月14日专电(记者 许万虎、黄兴)“云南纳西族东巴文化与西藏苯教文化是同一或同源文化,苯教曾在一定历史时期对东巴教产生过深远影响。”西藏自治区社科院原副院长、藏学家巴桑罗布的这项研究成果,印证了古代西藏与周边地区文化交融的历史。
东巴文化是中国纳西族古代文化的重要内容,因保存于东巴教而得名,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苯教,是佛教传入藏地之前西藏古老的土著宗教,崇拜万物有灵。
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今天的西藏和云南在文化上已经有交往和共同性,到了公元前一千年藏族先民已经分布在滇西北广大地区。
“公元680年至794年,吐蕃在今丽江塔城设神川都督府,这一期间吐蕃直接统治纳西族。”巴桑罗布介绍,东巴文化大约形成于公元7世纪下半叶或8世纪初,当时南诏塔城一带成为苯教从吐蕃退却、站稳脚跟的理想之地。苯教文化在这里得到保护和发扬。
纳西族学者陶占琦也指出,从民族发展历程看,纳西族东巴教与藏族苯教息息相关。从东巴教和苯教的世界观、崇拜对象、宗教观念、宗教活动形式等看,它们的宗教形态十分相似,当是同源异流的原始宗教形式。
首先,二者共同崇拜同一祖师说明了其同一性或同源性。苯教的创始人和导师是丹巴·兴绕米俄切,东巴教的创始人是丁巴什罗。据考证,东巴教徒所崇拜的祖师,就是苯教祖师。此外,纳西族东巴教巫师一般叫东巴,在其象形文字中写作人的坐形,头戴佛冠,这个字被读作“本”或“苯波”,其实这就是藏语“苯波(巫师或祭司)”。
纳西族学者杨福泉也认为,东巴教祖师与苯教祖师其实源于一人,这可能与西藏佛苯之争中苯教的失势有关。当时大批苯教徒向东逃亡至纳西族地区,这些苯教徒无疑在苯教影响东巴教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此外,无论是创世说、人类起源说,还是信奉的鬼神,二者都具有相似性。巴桑罗布说,如苯教和东巴教都认为天地人间都是由气变来的,人类祖先是由蛋变来的。藏族有“猕猴变人”说,纳西族也有类似说法。
“正与邪、神与鬼、光明与黑暗的二元世界结构观念,是苯教与东巴教教义体系的基石。苯教举行的宗教仪式都是从二重性这一角度出发的。在东巴教中也始终贯穿了一种善与恶、神与魔、斗争与协调的精神。” 陶占琦说。
据记者了解,苯教和东巴教除了祖师相同、特征和形式相同、主要法器相同外,有些鬼神崇拜和鬼神名号也相同。
巴桑罗布说,苯教和东巴教都信仰和崇敬龙神。苯教的主要经典之一《黑白花十万龙经》把世界分为天、地、水三部分,分别由年神、地神和龙神主宰。东巴教中也有相同的说法和崇拜。
他说,此外,东巴教《星根统冒》《什罗忏悔经》等七部经文是直接用藏语念的,这些经书绝不是由象形文字东巴经翻译成藏语的,而应该是原汁原味的苯教经典。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不同,苯教文化在纳西族地区漫长的传承、发展过程中必然会有所整合、离析和取舍,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不能因此而否定苯教文化与东巴文化的同一性和同源性。”巴桑罗布说。
责任编辑:xmx
(原标题:新华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