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乡土文化 老照片

福州:点亮失落的南后街花灯

2015-01-10 16:14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xmx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新华网福州1月10日电(刘玲玲)春节前一个月到来年三月,是福州南后街传统扎灯手工艺人谢善霖最忙碌的时候。 福州素有灯市旧俗,明代万历学者王应山《闽大

       新华网福州1月10日电(刘玲玲)春节前一个月到来年三月,是福州南后街传统扎灯手工艺人谢善霖最忙碌的时候。

       福州素有灯市旧俗,明代万历学者王应山《闽大记》有“沿门悬灯,通宵游赏,谓之灯市”的记载。而南后街作为福州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的中轴线,曾经是福州市区传统花灯最大的制作和售卖集市,年年春节、元宵灯火辉煌。

        自从十岁起跟着奶奶一起学做花灯起,从生涩到纯熟,从风华正茂到鬓染秋霜,谢善霖对着花灯度过了四十多年的岁月,而这同样也是福州传统花灯制作由盛转衰的四十年。

        南后街的灯笼店,曾经满街都是,如今几乎无迹可寻。而要找到这些手艺人更是不易。只有穿过几户人家的侧门,转过窄巷,越过数个深院,才能在某间小屋见到他们。

        谢善霖的小作坊就是其中一间。

        窄小的房间里站了两个人就显得捉襟见肘。地上满是散放的灯笼材料和半成品,几乎没有落脚的地方。谢师傅扎得很快,几分钟就做好一个,向着身后一放,便又摆弄起新的竹篾来。做好的灯笼架子在他身后高高堆起,实在难以想象这样的数量仅是出自一人之手。

        由于花灯的买卖只有正月这几天,谢师傅平时只给寺庙扎莲花座,或者接一些丧事或者节庆用灯增加收入。等春节将近,师傅就开始集中做灯应市。制作花灯的材料有纸、布、竹、木等,需经过裁纸,染色、破竹篾、扎灯架、捏人面、糊纸等多项工序,最终才能做出一盏传统花灯。谢师傅从八月开始备料忙到正月,能扎一千多盏花灯,总共的收入,也不过三万出头而已。

        “夏天开始劈竹子做成这样细细的一根,没有地方买材料的!竹子啊纸啊,都要自己做自己染色。”谢师傅把两根竹篾捻在一起一折,一边用绳子缠着接合处固定,一边说:“现在的小辈都不学这个的,哪里吃得了这个苦。”

       谢师傅说,南后街以前有好多家专制花灯的店铺,大多是家传手艺。如今由于改建后铺面升值,不少灯笼店主无力负担租金,纷纷退出花灯行业,留下来的几家也只有正月元宵前后才能短租铺面来卖灯。

        更让他担心的是,扎灯手艺代代相传,但如今愿意继承家业的年轻人却少之又少,传统技艺面临断代危险。“好多大学生来找我,还有人来拍微电影。没什么用,没有人是真正要学。”

        渐渐式微的福州花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保护和扶持。2007年,南后街花灯制作入选福建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年底,南后街(花灯)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保护和传承,对于任何亟待留存的传统工艺而言都是尤为重要的“生命线”;南后街花灯,同样不例外。

责任编辑:xmx

(原标题:新华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