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容忍”反腐彰显除恶务尽的韧劲
摘要:新华网评:“零容忍”反腐彰显除恶务尽的韧劲 张玉胜 由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
新华网评:“零容忍”反腐彰显除恶务尽的韧劲
张玉胜
由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
《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一书,摘自习近平同志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10月23日期间的讲话、文章、批示等40多篇重要文献,既全面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从严治党的博大思想精髓,也集中反映出十八大以来我国反腐败斗争渐入佳境的不断深化历程。
可见,这些文献内涵丰富深刻,意义极其深远,堪称反腐倡廉建设的又一重要文献。其中传递出的“零容忍”态度,彰显出党和政府凡腐必反、除恶务尽的反腐韧劲。
“零容忍”反腐需要疾恶如仇的认知定力。腐败是社会毒瘤,切除“毒瘤”需要对其现实病症及社会危害拥有清醒与深刻的认知。由于受功利思维和价值多元的影响,一些官员的价值观和荣辱观发生严重扭曲,尤其是对那些几近被异化为潜规则的腐败现象浑然不觉,甚至趋炎附势、同流合污。
总书记为此列举出了诸如矿产资源、土地出让、房地产开发、工程项目、惠民资金、科研经费管理等多个方面的腐败问题,并以“令人发指”表达愤怒。“零容忍”反腐需要从可能导致亡党亡国的高度认知这些恶行的危害,并从思维深处焕发起疾恶如仇的内在定力。
“零容忍”反腐需要我们彰显对法纪的敬畏意识。“零容忍”的反腐意志需要辅以科学周延、令行禁止的制度载体。但曾几何时,由于反腐主体责任的缺失和制度监管的执行乏力,导致一些原本应当彰显刚性的党规党纪成了“纸老虎”、“稻草人”,最后形成腐败蔓延的“破窗效应”。
“零容忍”反腐就要重新祭起党纪国法的虎威、制度“红线”的带电,把“零容忍”态度融化为彰扬法纪、善待权力的敬畏意识,具化于猛药去疴、刮骨疗毒的反腐行动,进而固化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篱笆。
“零容忍”反腐更需除恶务尽的蛮拼韧劲。“贪似火,无制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必滔天”。只有怀揣有腐必反、除恶务尽的“零容忍”态度,才能实现斩草除根、规避反弹的治本功效。
这就需要开拓纵向不定指标、上不封顶,横向不留死角、不设禁区的全方位、广视野、立体式的反腐格局。尤其要切实加强对腐败分子的追逃追赃工作,为反腐肃贪布下法治昭昭、疏而不漏的天罗地网,“不管腐败分子跑到天涯海角,也要把他们绳之以法,决不能让其躲进‘避罪天堂’、逍遥法外”。
反腐无尽期、不信邪,贪腐才会不侥幸、无退路。期待“零容忍”成为坚韧不拔、一以贯之的反腐共识。
责任编辑:yss
(原标题:新华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豫公网安备 4117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