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开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新局面
摘要: 【“两会”特稿:“四个全面”专家系列谈十八】 作者: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 姜迎春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
【“两会”特稿:“四个全面”专家系列谈十八】
作者: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 姜迎春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发展。“四个全面”的提出开创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局面,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得到了整体推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含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大战略目标,这一目标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作单纯经济主义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些目标也是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目标,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指出,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我们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努力抢占价值体系的制高点,“如果我们的人民不能坚持在我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道德价值,而不加区分、盲目地成为西方道德价值的应声虫,那就真正要提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会不会失去自己的精神独立性的问题了。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独立性,那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独立性就会被釜底抽薪。”
全面深化改革为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前进动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离不开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改革开放实践为社会主义意识提供了丰富内容和前进动力。习近平强调,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好,而是要使它更好;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他强调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生机,就在于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些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制度基础必须不断巩固。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确立了宪法原则和法治基础,是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制度基础的重要方面。习近平强调,“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国家的领导核心和指导思想,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并指出这些宪法确立的制度和原则,必须长期坚持、全面贯彻、不断发展。这些重要论述有力驳斥了在法治问题上的错误主张,为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确立了宪法原则和法治基础。
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对于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具有根本性和整体性意义。能否有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关系到党自身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感情和态度。如果不能有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的领导就会受到削弱和动摇,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事业就会产生怀疑和动摇,在这种情况下,就失去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群众基础。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三位一体的命运共同性,这三个方面任何一方都不能被削弱和动摇,任何一方的削弱和动摇都将威胁到其他两个方面的存在和发展。由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加强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实践路径,这将有效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有效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对社会主义的信仰,从而不断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群众基础。
责任编辑:yss
(原标题:光明网-理论频道)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