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历史 文史研究

仪封孔子文化的见证——封人见圣祠

2015-04-24 08:57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fl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晚报记者 姚会峰/文 侯飞/图 赵星耀会长坐在“孔子办学圣地”碑旁浮想联翩。仪封,如今是距西平县城20余公里、隶属西平县杨庄乡的一个行政村,却是古代的一个

□晚报记者  姚会峰/  侯飞/

reny150481.jpg 

赵星耀会长坐在“孔子办学圣地”碑旁浮想联翩。

仪封,如今是距西平县城20余公里、隶属西平县杨庄乡的一个行政村,却是古代的一个名镇。据史料记载,早在3000年前的商代这里就已形成村落与集镇。在周代,诸侯国在仪封设立了管理和守护边疆的官吏“封人”。村西侧有一条万泉河(因河底有数万个泉眼而得名),河上有一座石桥。这座石桥是春秋时蔡国(今上蔡县境)至叶国(今叶县境)的必经之路。正基于此,孔子当年两次经过此地并设坛讲学,成就了仪封孔子文化2000多年的辉煌,也让后人顶礼膜拜而建了封人见圣祠和孔庙。419日,记者来到这个有着许多故事的村庄,意欲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源于仪封

当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热闹非凡、文化氛围很浓的仪封村,在村文化大院约见了仪封孔子文化研究会会长赵星耀、秘书长刘德平等人。在大院的墙壁上,有孔子的画像和“王三官三难孔圣人”的典故介绍及有趣的插图。今年80高龄的赵星耀上个世纪50年代信阳高小毕业后教了两年书,由于历史原因,放弃教鞭,转攻史学,整理有关史料。赵会长目光矍烁,说起话来思维敏捷,有条不紊。提起孔子文化在仪封的传承和发扬,赵会长滔滔不绝地向记者讲了起来。

赵会长先讲了一段广为流传的“封人见圣”佳话:

春秋时期,楚国大夫沈诸梁因封地于叶邑(也叫叶国,今叶县境)而被称为叶公。叶公想请教孔子如何治理自己的封地才能让百姓乐业、国家富庶,便派人去蔡国请孔子。公元前525年的二月二,孔子应邀从蔡国去叶国拜见叶公。途经仪封时,负责管理和守卫仪封的地方官吏封人拜见了孔子。这件事在《论语》一书中是这样记载的:“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意思是:仪封的地方长官要求见孔子,说:“只要有才德的人到这里,我没有不去拜见的。”孔子的学生带他去见孔子,那人出来后说:“你们为什么要担心社会礼坏乐崩呢?天下不在正道已经很久了,上天要你们老师当救世主啊!”

记者没想到赵会长年事已高,背起古文竟然朗朗上口,抑扬顿挫。

赵会长说,孔子拜见叶公时只说了一句话:“近者悦,远者来。”孔子告诉叶公,要先让境内的人民欢悦无怨,于是远方的人就会慕名而来投奔。这就是成语“近悦远来”的出处。

赵会长又讲了一个流传于坊间的“王三官三难孔圣人”的典故:

孔子带着弟子从叶国回蔡国,路过仪封时,看到王三官等孩童在路上玩以土筑城的游戏。马车到了跟前,孩子们依旧筑城,并不肯让路。孔子见状,遂下车自报家门,并恭敬地施礼请求孩子们让路。

一个叫王三官的孩子看了看孔子,指着自己刚筑好的城问:“听说你孔老夫子很有学问,请问是城让车,还是车让城?”孔子回答不出。

适逢对面河滩上有一只正吃草的牛叫了一声,吓得一群鹅乱叫着逃向水中。王三官于是又问:“牛的个子那么大,为啥叫的声音没有鹅大呢?”孔子笑着回答说:“鹅的叫声大是因为鹅的脖子比牛的脖子长。”王三官眨巴眨巴眼睛问:“青蛙的脖子那么短,为啥叫的声音也挺大呢?”这下又难住了孔子。

王三官又给孔子出了最后一道难题:“很多树木一到冬天就落叶,为啥柏树不落叶呢?”

孔子想了想回答说:“柏树不落叶是因为柏树的叶子小。”王三官反问道:“那竹子的叶子也不小,为啥也不落呢?”孔子沉思良久,对弟子们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乃后生可畏矣!”

于是,孔子在仪封西北隅风景秀丽的万泉河畔设坛讲学数月,广招弟子,门庭若市。

“就是因为这些佳话和典故,后人为纪念孔子,就在仪封西北万泉河畔修建了封人见圣祠和黉庙即孔庙,并数次扩建、立碑。孔子文化也自此源远流长。”赵会长意味深长地说。

封人见圣祠的兴衰

赵星耀会长停顿了一会儿,以石碑为主线向记者讲述了封人见圣词和孔庙的兴衰。

据赵会长介绍,最早关于孔子路过仪封并在仪封设坛讲学的记载,是他曾经见过的一块碑。碑文当时只能清晰地看出“孔子停辙处”这几个大字和下面较小的字“汉平帝”,其他的文字已模糊不清了。大概是汉平帝得知仪封的孔子文化比较兴盛,就立下了这块碑,可惜的是这块碑在1958年丢失了。

第二块碑是唐太宗李世民立的,碑名就是封人见圣碑,以纪念仪封人拜见孔圣人。这块碑后来也被毁,他没见过,只是在《西平民国县志》上有记载。也是在唐朝,仪封人为了纪念孔子,筹资兴建了封人见圣祠和孔庙,只是规模不太大。

第三块碑是明万历年间地方官员刘亭相立的,碑文是“封人见圣祠在也”。

第四块碑是清康清熙年间立的。康熙七下江南,四访中原,到仪封谒见了封人见圣祠和孔庙,且嫌封人见圣祠规模太小,便拨官银扩建了基础设施和规模,还立了一块三眼碑,建了一个大照壁,亲题“金壁辉煌”四个大字,两边题了副对联:上联是天下文官首,下联是历代帝王师,横联是至圣先师,落款是康熙大帝题。

而且,康熙在大照壁右前方立了一块小碑——下马碑,上书: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对孔子的尊崇。

讲到这里,赵会长又讲了一个关于下马碑的故事:

据传,清朝后期,有一个新任知县比较年轻,听说在仪封的封人见圣祠有一个下马碑,心想:文官不下轿、武官不下马,不行吗?但又想到有先皇的题字,也不敢胡来。过一段时间后的一天,他派都头(武官)先去试一下。于是,这个都头骑着高头大马朝封人见圣祠而去。都头不下马很快过了下马碑,正想着不是也没什么事发生吗?谁知过了封人见圣祠,马上了万泉河上的石桥,过桥时马失前蹄,都头一头栽到了河里的淤泥里。都头吃惊不小,赶快去拜下马碑。

都头把此事汇报给知县后,知县仍不相信。第二天,他又派一个文官坐着轿子去尝试。这个文官只好去试试。只见文官坐着轿子悠然自得地过了下马碑,也没有在下马碑前下轿。谁知又刚走几步,万泉河边有一个乱坟场,从坟场突然刮起一个大旋风,风卷尘土,不见人影。这个大旋风一下子把文官的轿顶和红顶帽子吹跑了。旋风过后,文官的红顶帽没有找到,最后只找到了轿顶。这个轿顶竟被刮到几公里以外的一个大果园里,挂在一棵梨树上。

“这寓意仪封人杰地灵,孔子弟子桃李满天下,无论官员和百姓都要拜谒孔圣人啊!”赵会长讲完这个传说后感叹道。

接着,赵会长开始介绍第五块碑,此时已是中午12时许。虽然到了吃饭时间,但在场的人不但没有人说去吃饭,而且都听得津津有味。

第五块碑是乾隆年间河南巡抚闫兴邦立的并题了碑文。据说,闫兴邦再次扩大了封人见圣祠的规模,于乾隆25年开工、35年完工,修建了10年,占地方五丈,比当时开封、邓州的封人见圣祠规模都大,并且自己捐建了闫公书院,于是就立了这块碑并题写了碑文。据说,闫公书院是当时河南的最高学府。

“遗憾的是以上所说的碑现在仅留下闫兴邦立的这块了。年久又经风刮雨淋,碑文也看不清了。其他的碑和封人见圣祠及孔庙都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被毁坏了。就连祠堂前4棵历经千年的松树也被人卖掉了。当年树被挖时,一棵树的树干两个大人都抱不住。树被挖倒时,还砸死一个人。”赵会长满脸的惋惜。

据了解,2009年初,仪封人成立了仪封孔子文化研究会,重修了封人见圣祠。20104月,民间传说“封人见圣”被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仪封将重建封人见圣祠 

下午2时许,吃过午饭后,记者和赵星耀会长、刘德平秘书长等人一起来到封人见圣祠和孔庙的遗址。

来到仪封小学门前,赵会长说,小学所在地就是封人见圣祠的遗址,而且随行的几个人都能记得封人见圣祠当年的模样,因为后来在这里办了一所中学,他们都在此上过学。校园里的柏树是后来栽的,一块孔子办学圣地碑也是后来立的,花坛里的几个乌龟头碑座就是当年遗留下来的。教学楼所在位置就是当年孔庙所在地。

一进校门往东,记者看到教学楼前有一块碑,上书“孔子办学圣地”。在校园里看到,教学楼东边有几个石碑,字迹模糊,花坛里有近十个乌龟头石碑底座。校北大门外立了一块碑即闫兴邦当年题碑文的石碑。碑的上部只能看到“皇帝万岁”几个大字,其他的字迹都看不清楚了。

记者又和赵会长等人一起来到小学对面的一个大院,在院里看到几排房屋和房屋内孔子及其弟子的塑像。房子墙壁上张贴有孔庙的规划图。

“这里就是当年封人见圣祠的祭田,是老百姓捐助的,有600亩左右,解放后办成了一所完全中学即原来的西平五中。”刘德平说,为了弘扬孔子文化,重现孔子办学圣地的兴盛,恢复当年封人见圣祠的原貌,杨庄乡党委、政府及仪封村委努力向上级争取项目和资金,力争早日建成新的封人见圣祠。

“由于仪封小学的教学楼下面埋有许多关于记载孔子在仪封讲学的石碑和石像,所以,我们可能要搬迁小学,找到当年孔子在仪封留下足迹和设坛讲学的证据。”刘德平说,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需要多方努力和各界的支持。他们有信心把这件事办成,并努力把仪封申请为孔子文化之乡。

赵会长说:“为纪念孔子,在仪封传承下来的每年有三次庙会、一次孔子文化研讨会。三次庙会的时间分别定在封人见圣日二月二、孔子忌日三月初八和孔子生日八月初三。庙会很热闹,几台大戏同时唱,还有仪封大铜器相衬,百姓乐此不疲。目前,仪封人已营造了浓厚的孔子文化氛围,将来一定能够把孔子文化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fl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