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三夏”别样景
摘要: 不同的田间农忙 相同的丰收喜悦一样“三夏”别样景□晚报记者 苏 莉 刘永奇 文/图眼下,正是“三夏”农忙季节,我市农民朋友正在田间紧张地
不同的田间农忙 相同的丰收喜悦
一样“三夏”别样景
□晚报记者 苏 莉 刘永奇 文/图
眼下,正是“三夏”农忙季节,我市农民朋友正在田间紧张地忙碌着。然而,在驻马店市郊区,有部分农民已脱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耕生活,不再以种粮为生。他们通过土地流转,将自己的土地承包给别人后,到一些特色农业种植基地打工。
昨日,记者走进我市西郊部分特色农业种植基地,感受这些特殊农民不一般的田间农忙生活。
在田间忙碌的农民。
忙碌的身影
昨天,记者从市区出发,顺着驻(马店)泌(阳)公路向西走,刚过市铜山大道,就看到道路两侧除了少数的麦田外,最主要的是生态园、苗圃园等。
“保全,石榴树正是施肥的时候,今天的工作就是施肥。”上午8时许,在驿城区刘阁街道门庄村大高庄附近的昊宇生态种植园内,技术员杨新社正在给工人安排当天的工作。
今年60岁的高保全和78岁的高学建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开始给石榴树松土、施肥。“每天早上7点半上班,11点半下班,不耽误给俺孙子做午饭。”高学建乐呵呵地对记者说,别看自己年纪大了,但手脚很麻利。
老人告诉记者,过去他们这里也是麦田,三四年前土地集体流转后成了生态园,他和村里30多名村民都到这里上班。村民们不但每个月能收取土地的租金,还能领到2000多元的工资。 高学建说,在这里每天正常上下班,儿孙们都夸自己老了还有一份好工作。
在生态种植园甜青瓜大棚内,54岁的孙云忙得满头大汗。“她家供养了2个大学生。”在一旁的村民朱新芝热情地说。孙云告诉记者:“在家门口上班,挣钱管家两不误。”
丰收的喜悦
“三夏”农忙时节,农民们都在田间紧张地忙碌着。在生态种植园内,同样处处是丰收的喜悦。
“100公斤黄瓜、50公斤西红柿,外加200公斤南瓜、80公斤苦瓜!”在园区内,市区一家超市的采购负责人对园区负责人苏保兰说。
“放心吧,新鲜蔬菜很快装好!”苏保兰立即指挥各个大棚内的工人开始采摘。一个小时后,采购人员要的蔬菜品种全部到位。
“这里的蔬菜、水果不愁销路。”苏保兰说,因为这里离市区较近,很多市民在双休日专门赶来采摘新鲜的蔬菜、水果。另外,还有很大一部分运送到市区的超市、蔬菜批发市场。
在苦瓜园区内,一米多高的藤架上,挂着成串儿的苦瓜,煞是惹人喜爱。在西葫芦园区内,一个个水灵灵的西葫芦长势喜人……
“每天都有工作,每个季节都有上市的蔬菜、水果品种。”苏保兰说,现在有20多个品种的蔬菜走上市民的餐桌。让他们骄傲的是,这里的葡萄已经开始结果,嫁接的晚秋黄金梨和冰糖雪梨长势正好,过不了多久就可以让大家一饱口福。
未来充满希望
“瞧,我们这里还引进了蓝莓,很受大家的欢迎。”在园区内,苏保兰让记者欣赏他们的得意之作。
蓝莓今年第一次挂果。如豌豆大小的蓝莓已经长成了蓝紫色,晶莹剔透,惹人喜爱。苏保兰说,这些蓝莓营养价值很高,虽然价格昂贵,但很受大家欢迎。说话中,苏保兰邀请记者品尝她的新品种,一颗蓝莓放入口中,酸酸甜甜,味道鲜美。
“每天在这里走上一圈就需要1个多小时。看着这些长势喜人的水果、蔬菜,心情特别好。”苏保兰说,这里的蔬菜、水果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当它们真正走上市场,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时,自己和这里的工人就很幸福、很快乐。
然而,由于成熟的季节不同,遇到的事情也很复杂,苏保兰和工人们每天都为这些蔬菜、水果操心。
“在这里,我们需要发扬农村的传统农业种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科技知识,让农民都成为技术专家。”苏保兰说,到那个时候,他们种植园区的发展就更好了。
责任编辑:yjh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