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乡土文化 老照片

“非遗”变“假药”折射标准不一

2015-06-05 15:13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xmx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原标题:“非遗”变“假药”折射标准不一  据报道,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聂麟郊膏药”,其衍生品“聂麟郊祛痛贴”,今年2月

原标题:“非遗”变“假药”折射标准不一

  据报道,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聂麟郊膏药”,其衍生品“聂麟郊祛痛贴”,今年2月被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为假药。近日,“聂麟郊膏药”生产者将河南省食药监局告上法庭,要求撤销假药认定,但郑州中院驳回了诉讼请求。

  我国《药品管理法》规定,依照法律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的,即按假药论处。“聂麟郊祛痛贴”既含有中药成分,又包含医疗术语,却没有取得国药准字号。如此,河南药监部门认定为假药似乎没有什么错。药监部门认定为假药,但河南省文化厅却认为不是假药,且该药还获得了河南全民健康促进会的保健用品批号。显然,对于该药性质的认定,相关部门的观点是“打架”的。

  在笔者看来,“非遗”衍生品变“假药”引发的矛盾,其实是源于标准不一。

  首先,如果对保健用品成分、标准等有明确界定,药监部门在认定是保健品还是假药时,就有了可参照的依据。其次,反映出地方“非遗”认定把关不严。相关法律规定,医药也可以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河南有关部门在认定“聂麟郊膏药”为“非遗”时,没有考虑到膏药是否为药品,是否应当具备药准字号等。也就是说,认定“非遗”时忽略了对其性质的认定。

  有鉴于此,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保健品管理专门法规,并制定明确的行业标准,让“非遗”变“假药”引发的争议越来越少。

责任编辑:xmx

(原标题: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