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乡土文化 老照片

乾隆香妃并非身上有特殊香味

2015-06-09 11:14 来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xmx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原标题:乾隆香妃原名伊帕尔汗 名字为“香”非身上有香味  位于西长安街的中南海正门——新华门,在清代是一道红墙,红墙之内是一栋上下各七间的两层

原标题:乾隆香妃原名伊帕尔汗 名字为“香”非身上有香味

  位于西长安街的中南海正门——新华门,在清代是一道红墙,红墙之内是一栋上下各七间的两层小楼,名叫宝月楼。袁世凯窃取大总统职务后,以中南海为总统府,将宝月楼改成了大门。

  宝月楼建成于清朝乾隆二十三年。《北京传统文化便览》中关于宝月楼建造的原因是这样写的:(宝月楼)是乾隆帝为讨香妃的欢心所建。香妃,回族和卓氏女,为乾隆宠妃。她深居宫禁,思念故乡。乾隆得知,下令将新疆回民迁来一部,在长安街以西建房而居……俗称回民营。每当香妃思念故土,她便登楼相望云云。

  西长安街以南曾确有回民营和清真寺。但宝月楼是否为了香妃而建则大可质疑。按照史料记载,乾隆皇帝后宫只有一个来自新疆维吾尔族的容妃。她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入宫封为和贵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晋封为容嫔,乾隆三十三年晋升为容妃。清朝平定大小和卓木是乾隆二十四年秋天的事。而乾隆帝纳一个维吾尔族女子为妃,应该是在此之后,这时,宝月楼已经建成一年多了。

  乾隆帝为什么要建这座宝月楼?按照乾隆《御制宝月楼记》中所说,西苑(即中南海)中的建筑都是明朝遗留的,清朝只是“岁时修葺增减,无大营造”。但是乾隆皇帝觉得南海南岸长长一道皇城过于空旷,“每临台南望,嫌其直长鲜屏蔽”,于是命工程部门根据地形位置添一建筑。最初设计为三层,乾隆觉得“太侈”,减了一层。建成之后,“池不觉其窄,岸不觉其长”,高矮大小合适。为什么叫宝月楼呢,“池与月适当其前,抑亦有乎广寒之亭也”,就是说,看到月亮正临液池(南海)之上,因而联想到月中的广寒宫,所以叫宝月楼。乾隆二十四年御制《题宝月楼》诗说:“南岸嫌长因构楼,楼临直北望瀛洲。”注解说:瀛台皆前明所建,惟南岸向无殿宇,顾为楼以配之。这是乾隆帝自己做的注解,为建造宝月楼原因的最有力证明。

  至于说宝月楼南的回民营,大约出现在宝月楼建成的十年之后。乾隆三十三年御制《宝月楼》诗中有“西宇向南凭”之句,意思是,向南眺望可见西域(风格的)房屋。注释说:“(宝月)楼临长安街,街南俾移来西域回部居之,室宇即肖其制。”回民营中的礼拜寺也是这个时候修建的。乾隆三十四年御制《宝月楼》诗中说:“鳞次居回部,安西系远情”。注释说:墙外长安街内属回人,衡宇相望,人称回民营,新建礼拜寺正与(宝月)楼相望。

  由此可见,宝月楼之建,与香妃无关。

  既然说乾隆只有一个维吾尔族的妃子,又是容妃、又是香妃,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容妃就是香妃。容妃,是她的封号,“香”是她的名字。她原名叫伊帕尔汗,伊帕尔汗也作“包尔汉”就是“香”的意思。她叫香,并非身上有香味儿。宗春启

责任编辑:xmx

(原标题:北京日报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