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乡土文化 老照片

先秦、两汉遗址220处现身广州流溪河上游

2015-06-09 16:22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xmx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原标题:先秦、两汉遗址220处现身广州流溪河上游(图)文、图/广州日报记者黄丹彤  通讯员穗文考  作为2014广州五大考古发现之二,流溪河上游先秦、两汉遗址群调查取得

原标题:先秦、两汉遗址220处现身广州流溪河上游(图)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黄丹彤

  通讯员穗文考

  作为2014广州五大考古发现之二,流溪河上游先秦、两汉遗址群调查取得了突破性收获,昨天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相关负责人向《广州日报》通报了有关地区考古的最新成果。

  三个镇有逾260处遗址

  吕田、良口、温泉三镇新发现各期遗址共计逾260处,其中先秦、两汉时期遗址共计220处。

  据介绍,截至2015年2月13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基本完成流溪河上游三镇的田野调查工作,足迹覆盖3个镇、73个行政村(社区),调查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在流溪河上游吕田、良口、温泉3镇共计新发现各期遗址逾260处,其中先秦、两汉时期遗址220处,极大丰富了该地区早期遗址的数量。

  此外,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其他时期的墓葬、窑址,以及古建筑和碑刻、摩崖石刻等遗存。

  年度最重要考古发现出炉

  包括:市一大道宋明城墙遗址、流溪河上游先秦、两汉遗址群、恒福路汉唐墓葬、北京路清代古船和越秀中路南汉北宋河岸遗存。

  记者了解到,2014年,广州市配合基本建设开展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项目135个,完成考古调查约521万平方米,勘探近180万平方米,发掘古遗址3450平方米,清理先秦至明代古墓葬70余座,出土重要文物标本近2000件。其中,市一大道宋明城墙遗址,流溪河上游先秦、两汉遗址群,恒福路汉唐墓葬,北京路清代古船和越秀中路南汉北宋河岸遗存成为2014年度广州最重要的5项考古发现。

  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中山大学南中国海考古研究中心、从化区博物馆等单位组建联合考古调查队,在流溪河从化流域进行文物资源考古调查,取得了突破性收获。专家们充分肯定了本次调查取得的巨大成果,指出“遗址分布的密集程度超出以往对该地区的了解和认识,极大丰富了珠三角地区考古学文化遗存的资料。”

  尽快整理资料

  记者了解到,2014年底,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特别邀请北京大学教授赵辉,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何斌、邓宏文、尚杰、李岩,广东省博物馆魏峻,中山大学姚崇新、金志伟等专家学者,召开了专家论证会。专家们建议,对重要遗址进行复查、试掘和勘探,以确认遗址的性质、面积、文化层堆积情况等,尽快开展调查资料的整理、报告的编写和出版工作,并形成系统的、未来保护工作的意见。

  分成三个时期

  专家介绍,经初步整理分析,这批先秦、两汉遗址群主要包括三个阶段:

  一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以绳纹、曲折纹等印纹陶为特征,夹砂灰陶为主,陶质坚硬,少量夹砂灰、黄软陶,可辨器形以圈足壶、罐为主。该时期遗存主要分布于吕田盆地、安山盆地、鸭洞河河谷、石岭少沙盆地、桃园盆地以及偏远山区。

  二是春秋至战国早中期,以夔纹陶、重菱形纹、方格纹陶片为特征,泥质或夹细砂硬陶为主。该时期遗存仅见于灌村盆地。

  三是战国晚期至秦汉时期,以米字纹、方格纹陶片为特征,泥质或夹细砂硬陶为主,多见于吕田盆地、灌村盆地。

责任编辑:xmx

(原标题:广州日报)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