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非遗保护专家:正参与中餐“申遗”
摘要:原标题:联合国非遗保护专家:正参与中餐“申遗” “我目前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正在参与中餐联合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工作”,
原标题:联合国非遗保护专家:正参与中餐“申遗”
“我目前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正在参与中餐联合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工作”,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非遗”保护的联合国教科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咨询专家、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全球全权副主席陈平17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已定居德国16年的陈平表示,中餐对中国人而言,不仅是餐饮还是乡愁,是精神慰藉与寄托,怀念故乡时,便会想念中餐,是大多数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改变的口味和记忆。
陈平强调,中餐的精华在于它精湛的制作技艺、科学的配料、营养价值的体现,这是中国人在与大自然相处过程中获得的宝贵经验,也是中国民众的智慧的结晶。中餐的器具、色彩、用料都十分讲究,特别是食材,“就像说到意大利就会想到各种各样的面食和奶酪,说到韩国就会想起泡菜,说到德国就会想到啤酒一样,餐饮代表了一国或一个民族的文化,甚至哲学”。
截至2014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核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世界遗产达到47项,在数量上居世界第二,而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也居世界首位。相对“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更倾向于不落文字,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数百上千年的“技艺”、仪式、表演、习俗等。
申遗的目的是什么?陈平告诉记者,“申遗”不仅仅是申报,而是“生产性保护”。这位非遗保护专家认为,“活着的传承”是最理想的传承,中国的邻国日本、韩国有不少经验值得学习。
“例如日本,对‘非遗’的保护就是活化的,保护主体是人,政府出资让人来传承‘非遗’,出资让徒弟来学徒,这样‘非遗’便能动态地传承下去。中国对于传承人也有奖励和经费支持,但不足以支持一个非遗项目的正常运转和传习,还是需要教会传承人自我建设和发展,同时加强对于传承人的培训”,陈平说,“非遗”应该科学地保护,尊重手工艺人的同时,应尽快用现代数据库形式记录、整理,并与全人类共享祖先智慧。
责任编辑:xmx
(原标题:中国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