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乡土文化 老照片

陶寺遗址给中国续“家谱”

2015-06-18 17: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xmx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原标题:陶寺遗址给中国续“家谱” 中国历史教材将被修改  中新网北京6月18日电 (胡健 蒋涛)“陶寺遗址的发现将华夏文明史提前了300年,等于给中国历史续

原标题:陶寺遗址给中国续“家谱” 中国历史教材将被修改

  中新网北京6月18日电 (胡健 蒋涛)“陶寺遗址的发现将华夏文明史提前了300年,等于给中国历史续上‘家谱’,中国的历史教材将因此而修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18日对中新网记者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18日在国务院新闻中心举行“山西·陶寺遗址发掘成果新闻发布会”,向民众介绍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遗址考古重大收获,证实陶寺遗址就是最早的“中国”。该遗址的发现,将华夏文明史从夏王朝又提前300年。

  “在唐尧之时,中华早期文明的国家观念、王权观念、私有观念、礼制和历法等已形成,其中很多被后来的夏商周王国文明所继承和发展。有理由认为,尧舜禹时期的华夏早期文明为后来的中华文明奠定了基础,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主脉。”王巍介绍说。

  陶寺遗址重大考古成果表明,在距今4000多年前,在晋南地区已经出现了王权和国家,进入了初期文明社会。陶寺文明的年代早于夏代,从而成为实证5000年中华文明的重要支点,对探索中国古代文明形成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从1978年往后的7年间,陶寺遗址发掘墓葬一千余座,其中大贵族墓葬6座,表明当时已出现王权,此发现引起海内外学术界关注。1999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文物局合作,在陶寺的考古工作围绕“寻找城墙”为中心。2002年之后陶寺遗址发掘纳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2012年之后又纳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

  近40年来的陶寺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初步揭示出陶寺遗址是中国史前功能区划最完备的都城,由王宫,外郭城、下层贵族居住区,仓储区,王族墓地(王陵),观象祭祀台、工官管理的手工业作坊区、庶民居住区构成,兴建与使用时代距今4300~4000年。

  王族墓地随葬的陶鼓、鼍鼓、石磬、铜铃、漆柷等礼乐器表明史上最早的礼乐制度形成。遗址和墓地出土的铜铃、容器口沿、齿轮形器、环、蟾蜍等五件铜器构成中国史前时期最丰富的红铜铸造礼乐铜器群。极可能集观象授时与祭天为一体的观象祭祀台,被天文史学界认为世界考古发现最早的同类建筑。扁壶上朱书陶文虽然在释读为何字方面尚存在分歧,但已被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是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汉字……

  王巍说,一系列的考古证据链表明,陶寺遗址在年代、地理位置、陶寺遗址的内涵、规模和等级以及它所反映的文明程度等方面,都与尧都相当契合。在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陶寺遗址很有可能就是尧的都城。虽未发现一锤定音的确证,但不容否定的事实是,尧都正在通过考古发掘和研究,走出传说时代,逐渐向信史转变。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表示,尧舜禹时代是在中原地区华夏文明形成和早期“中国”诞生的关键时代,而相关的文献记载和古史传说远远不足以说清这段历史。近4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对陶寺遗址进行了长期不懈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使民众初步看到夏王朝建立之前,华夏文明所达到的第一个高峰。(完)

责任编辑:xmx

(原标题:中国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