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乡土文化 老照片

古人夏至重视不亚于端午

2015-06-19 11:25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xmx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原标题:古人夏至重视不亚于端午:要举行盛大节日庆典黄 卓 绘  再过几天(6月22日)就是夏至了。  古人对夏至的看重,不亚于今人对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的重视。这一天

原标题:古人夏至重视不亚于端午:要举行盛大节日庆典

黄 卓 绘

  再过几天(6月22日)就是夏至了。

  古人对夏至的看重,不亚于今人对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的重视。这一天,古人要举行盛大的节日庆典,通过祭神等活动祈求年丰消灾。在古人看来,夏至已不仅仅是一个节气那么简单,而是天道循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的确,夏至这一天是一年中太阳所能达到北半球的最高纬度,几乎直射北回归线。过了这一天,太阳直射的位置将逐渐向南移动,直至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完成一轮循回。

  夏至,标志着气候已进入盛夏,天气将逐渐转入炎热。夏至之于古人,既是一个指导农耕的节气,又是一个充满隐喻的盛大节日,古人对夏至的重视,体现了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天人合一的淳朴思想。如果将自然时序的演化过程比喻为人的一生,而夏至日,犹如人生进入高潮、生命进入壮年、事业达到鼎盛,从此以后,一切都将不可避免地逐步下滑。盛极而衰、否极泰来,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可逆转的普遍规律。

  【物候】

  夏至是阴阳的转折点。因而,夏至之后,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喜阳的生物开始衰退。古人划分的夏至三候中,一候为鹿角解。麋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二候蝉始鸣,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民俗】

  吃补食:夏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称为“夏至节”。在这一天,民间有吃面条、食粽子、吃馄饨等众多习俗,并有“立夏日,吃补食”的民谚。有一种观点认为传统节日中的端午节就是源自夏至节。

  做夏至: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就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俗称“做夏至”。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

  戴枣花:夏至时节,有些地方还有女子头上戴枣花的习俗,据说可治腿脚不适。每当夏至时节,枣花盛开,小星星似的米黄色枣花幽幽飘香。妇女们便一起去采集枣花,然后戴在头上。年长的妇女在戴枣花时,嘴里还会念念有词:“脚麻脚麻,头上戴朵枣花。”

  【禁忌】

  夏至最忌有雷雨。俗谚云:“夏至有雷,六月旱;夏至逢雨,三伏热。”过去农家还把夏至到小暑之间的15天分成头时、二时和末时三段,成为“三时”。头时3天,二时5天,末时7天。民俗忌中时雨和末时雷,认为会带来水灾。

  我国很多地方夏至日慎起居、戒剃头。

  【赏鉴】

  夏至避暑北池

  韦应物(唐)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夏至日作

  权德舆(唐)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养生】

  忌夜食生冷:夏季夜短,年事稍长之人或体质稍弱者,腹中常冷不易消化,生菜、瓜类等本为夏季忌食之品,夜间尤其要注意。夜间也要注意不要吃肉、面、生冷、黏腻之物,否则可见腹胀、吐泻交作等病症。

  忌空腹饮茶:过多饮茶,尤其是空腹饮茶,极易导致茶水消耗人体的阳气,如果加上是喜欢食咸之人,咸味引茶入肾,易于罹患手足疼痛之痹症,以及下元虚冷的腹泻等病症。因此,夏季饮茶,应在餐后饮二到三杯为宜,有饥饿感则立刻停饮。

  忌夜卧贪凉:中医认为“头乃诸阳之会”,头部是人体阳气的汇聚之处,夜卧吹冷,极易导致阳气折损。因此尤其要注意,不可晚上睡觉整夜开空调冷气,这种习惯易导致伤风、面瘫、关节疼痛、腹痛腹泻,对身体的损伤非常严重。

  (记者 王学思 整理)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xmx

(原标题:中国文化报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