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三农 三农资讯

闲不住的老尚

2015-06-26 08:02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xmx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陈远志 杨春丽泌阳县春水镇魏庄村委尚庄村70岁的尚天广一生很传奇。他做过大队支书,当过镇农行主任,与农业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退休后,他又承包了30多亩果园和红薯

陈远志 杨春丽

泌阳县春水镇魏庄村委尚庄村70岁的尚天广一生很传奇。他做过大队支书,当过镇农行主任,与农业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退休后,他又承包了30多亩果园和红薯试验田,辛勤劳作,无偿为村民传授农业技术,成为远近闻名的农业专家。同时,他还积极为保护村里的一处古代农耕文明遗址奔走不息。

“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这一辈子就喜欢和土地、农业打交道,能为乡亲们做点事是我最大的快乐。”尚天广乐呵呵地说。

2007年,尚天广退休回到老家。按说,他辛苦一辈子,应该安享晚年了。可他是个闲不住的人,开始了人生的第二次创业。他用自己的几亩好地换了别人30多亩荒地。妻子特别不理解,说:“放着好地不种,要荒地干啥,自己家的地还种不完,还去承包别人的地!”尚天广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我在任的时候没给乡亲们作啥贡献,现在我退休了,孩子们也成家立业了,时间也多了,就想弄点地,搞点试验田,看看能不能把农产品产量提上去,让乡亲们增加点收入。”妻子见他如此执着,也没再说什么。

头一年,他在承包的试验田里种上了花生。为了便于管理,他在地里盖了两间简易房,在里面支起了简易床。他特意买来花生管理与高产的书籍,认真学习知识。同时,他还结合实践,认真记录花生生长情况,精心施肥、除草。为了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他还主动联系省、市农业专家,有时跑到郑州、驻马店当面请教。在不懈的努力下,他的花生亩产比别人的高出30公斤。经过一段时间摸索,他还专门写了一本《春花生一播全苗壮苗操作要点》书籍。

他是个善于学习的人,喜欢动脑筋。在培育果树的过程中,他学会了果树环割技术,即通过切割树枝一定部位的皮,使果树按人们的意志生长,对提高果树产量作用明显。他当时想,把这项技术用到农作物上行不行,如果成功,粮食产量肯定会大幅度提升。他把这一想法先应用到西瓜和红薯上,特意种了一分地的西瓜和红薯来试验。用环割技术来管理,结出的西瓜又圆又大。他对红薯秧实行刺茎技术,这项技术其实是根据环割技术发明的。具体做法是在红薯秧最粗壮的部分适当割两刀,上刀口涂上矮壮素,下刀口涂上磷酸二氢钾,最终他种的红薯亩产比别人高出200多公斤。但他并没有满足,后来又到正阳县找“红薯大王”叶启营求教高产的方法。当时,天降大雪,下车后他又冒雪步行好几公里才找到叶启营的家。

尚天广向笔者算了一笔经济账,如果使用刺茎技术,红薯每亩产量2000多公斤,可出粉1000公斤,按每公斤红薯粉3元计算,每亩可创收3000多元,如果种玉米、小麦,一亩最多1000多元,况且当地土地较贫瘠,适合红薯生长,种红薯就更划算了。

遇上生产难题,乡亲们都说:“找老尚问问,他可是农业专家。”这话不假。每到庄稼生长季节,乡亲们经常来到他家咨询,他对每个人都很热情,耐心解答。外村的村民庄稼生了病请他去瞧瞧,他也从不推辞。有时他连自家的庄稼都顾不上照料,却忙着指导村民为花生科学育种育苗,给果树施肥、嫁接、喷药,一天下来累得口干舌燥、四肢酸疼,但没有丝毫怨言。

几年来,他还免费为村民提供果树苗。附近村庄有一位村民准备承包百余亩荒地种果树,需要树苗,从老尚这里拿走了几百棵,他一分钱没要,还热情传授果树栽培的有关知识。每年果树成熟的时候,他都准备好一大筐果子送给乡亲们尝尝。村里的小孩来果园玩,老尚都让他们吃个够,临走的时候还给孩子们捎带几个。

在尚天广的果园旁边有一处山岗叫做龙眼岗,岗上有一处保存基本完好的明清时期的粮食储存、加工遗址。该遗址通体由一处30余亩的石板构成,其中石板有效使用面积5.12亩,占17%,分为庄稼储备区和食粮加工区两大区域。庄稼储备区由4块面积不等的石板组成,面积3.92亩;食粮加工区由一个完整的石板构成,面积1.2亩。站在龙眼岗上,尚天广郁郁葱葱的果园尽收眼底。当初,尚天广把试验田和果园选在此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看管好、保护好这处遗址。他介绍,龙眼岗农耕遗址记录了当地先人在此从事农事的生动场景,在古代农耕文明时期,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生活粗放,庄稼的收割、运输和加工都基本靠手工劳动。每到收获季节,龙眼岗周围村子的群众不约而同地把收获的庄稼集中到此,通过打场、淘晒、碾轧、碓臼、筛箩,最后加工成可供食用的粉面。至今这里还流传着“一遍碾,两遍碓,三遍四遍能下锅”的顺口溜。

如今,随着机械化和农业技术的提高,龙眼岗废弃不用30多年了,变得冷冷清清,只是偶尔有村民在此晒麦。更严重的是,岗上的部分设施还遭到了破坏,他很心痛,如果不及时保护,若干年后,这处遗址将不复存在。因此,从退休到现在,他为保护龙眼岗不断奔走。他把龙眼岗的基本信息整理成材料,积极和镇政府以及上级文物部门对接,准备把此处申报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下一步,他还准备自筹资金找人设计规划,建立一座龙眼岗农耕文化遗址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处珍贵的遗址和泌阳悠久的农耕文明。

 

责任编辑:xmx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