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经济 通信科技

工信部收网虚拟运营商黑卡

2015-07-06 17:13 来源:北京商报 责任编辑:fl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原标题:工信部收网虚拟运营商黑卡  自“黑卡”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监管部门加大了对手机卡实名制的落实。继对三大基础运营商整顿后,实名制大棒又打向虚拟运营

原标题:工信部收网虚拟运营商黑卡

  自“黑卡”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监管部门加大了对手机卡实名制的落实。继对三大基础运营商整顿后,实名制大棒又打向虚拟运营商的170号卡。昨日,工信部对蜗牛移动进行了关于手机卡实名制的培训。业内认为,虚拟运营商发展一年多以来,受困于盈利模式难,盲目追求开卡数量致使非实名卡泛滥。此次监管部门加强在技术、暗访方面的监测及惩治,将有望改善170非实名卡横行市场的乱象。

  线上线下违规率高

  据工信部下属的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负责人透露,今年初工信部对已放号运营的20多家虚拟运营商进行了实名制登记的暗访调查,发现手机卡非实名登记、违规办理的情况普遍存在。

  其中,以蜗牛移动为例,在浙江地区,工信部抽查了该公司实体店和网厅各两家。其中,实体店违规率为50%,而抽查的两家线上网店违规率达到100%,网店对于客户提供的身份信息都没有进行联网核查。

  据了解,工信部对手机卡实名登记有着严格的管理规定,必须通过二代身份证识别设备录入办卡用户本人的身份证信息,用户本人须提供身份证原件正反面。然而,在工信部暗访过程中发现,不少虚拟运营商的线下实体店、线下网店均没有做到实名登记,违规率普遍较高。

  通信研究院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今年2月暗访的结果显示,涉及的虚拟运营商违规率最高达到100%,最低的为国美极信通信,违规率也在25%。

  渠道养卡招致乱象

  “非实名登记现象泛滥,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虚拟运营商靠渠道养卡、盲目追求用户数量。”一位观察人士如是说道。

  需要指出的是,公安部门在侦办案件时发现黑卡频频出现,因未实名登记给案件侦破添加了困难,正基于此,监管部门加大了对黑卡的整治力度,推进实名制登记的落地贯彻。

  北京商报记者调查了解到,自去年移动转售业务启动,部分虚拟运营商走线上渠道吸引用户效果不理想,为盲目追求用户数字,便利用线下渠道养卡,即兜售给卡贩子,由此滋生了非实名卡、黑卡等乱象。

  这种渠道养卡的方式其实是多年前三大运营商的玩儿法。目前开通放号的许多虚拟运营商均是轻资产企业,缺乏销售渠道,依靠单纯的线上渠道很难发展规模用户,只好靠线下的卡商、卡贩来分销。

  渠道养卡的结果,一方面滋生了大量非实名开卡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发展了大量“三低”用户,这意味着虚拟运营商从每个用户身上获得的收益很低。

  监管施压有望好转

  由于黑卡与非实名制的情况依然严峻,工信部表示将进一步进行实名制监督检查,检查内容主要为:是否需要提供本人身份证原件;是否为自动录入;提供错误身份信息后是否核验;是否按照要求张贴企业标识和代理点编号。

    值得一提的是,对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基础运营商的实名注册已纳入到安全责任考核内容中,并以扣分的形式对运营商进行惩罚。

  除了三大运营商之外,监管部门也已开始加码重视虚拟运营商的170号卡实名登记落地问题。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随着虚拟运营商正式拿到移动转售业务牌照,工信部也将会把虚拟运营商纳入到扣分惩罚体系中。

  监管大棒下,虚拟运营商也意识到了实名登记的重要性,释放出加强自查、整顿分销渠道的信号。蜗牛移动方面主动邀请工信部进行实名制登记,同时还表示用户办理入网手续时,要求用户必须提供身份证信息照片,在管理和技术上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从用户开通环节保障真实性,同时查漏补缺,对可能非实名认证的用户进行补认证。(记者 钱瑜 曲忠芳 实习记者 石飞月)

责任编辑:fl

(原标题:北京商报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