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一次\"零录取率\"的考试
摘要:原标题:唐代一次"零录取率"的考试:因奸臣李林甫妒贤嫉能 □郭华悦 如今的高考,不可能发生“零录取率”这种事儿。哪怕竞争最激烈的年代,录取率也有三分之
□郭华悦
如今的高考,不可能发生“零录取率”这种事儿。哪怕竞争最激烈的年代,录取率也有三分之一左右。可在唐朝,就曾发生过“零录取率”的乌龙事件。
那是在天宝六年,唐玄宗已经由前期的励精图治,进入了后期的昏庸无能。这一年,举行科举考试,意在网罗天下才子。而赴考的人,也和往年一样,熙熙攘攘,不计其数。而最后的结果,令人大跌眼镜:一个都没考上。
换言之,录取率为零。这种事儿,还是破天荒头一遭。
若要追根溯源的话,问题就出在李林甫身上。这位当年的主考官,是当时玄宗身旁最大的奸臣,他妒贤嫉能。在李林甫看来,如今自己权倾朝野,满朝文武都在控制下,日子过得挺滋润的。可若是进了新人,谁能保证不会有一些骨头硬一点的愣头青,一门心思为民请命,把他这个大奸臣揭发出来?
对于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文人来说,这种事并非不可能发生。再昏暗的年代,也总有那么一些人,不顾自己安危,一心报国。李林甫之流,最怕的也是这种人。所以,一来担心自己地位受威胁,二来担心外人接触唐玄宗,会生出变故,所以李林甫干脆就来个釜底抽薪,一个都不要,把危机扼杀在摇篮中。
对于位高权重的李林甫来说,一个都不录取,不是啥难事儿。问题在于,怎么向皇上解释?李林甫经过一番考虑,向唐玄宗表示祝贺,说芸芸考生中,一个都没考上,这其实是好事!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不正说明,人才都已经被朝廷搜罗殆尽,一个都没遗漏,才导致民间赴考的人都没考上吗?
唐玄宗听着,也乐了。天下升平,英雄尽为己用,还有什么比这更高枕无忧?
而在这场考试中,有一个名垂青史的才子,却不幸中枪了,他就是杜甫。本来赴京赶考的他,信心满满,哪料到参加的,竟是一场早就预定零录取的考试!不管他多有才华,这场一开始就注定是悲剧的考试,也不是他个人之力能扭转的。
最可悲的,不是零这个数据。而是当这个数据出炉后,身为一把手的唐玄宗,竟然没意识到身处危急中,以至于危机恶化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责任编辑:xmx
(原标题:羊城晚报)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