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6日 星期五
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三农 新农村

沈富强的“生态农业梦”

2015-07-24 08:22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df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驿城区诸市镇相园村沈庄休闲采摘园鸟瞰。 河南腾跃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到园区考察。 园区引进的冰葡萄深冬实景。 沈富强在葡萄园里搞生态种植和养殖。 为园区提供沼渣、沼

 

wub1507222.jpg 

驿城区诸市镇相园村沈庄休闲采摘园鸟瞰。

 wub1507221.jpg

河南腾跃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到园区考察。

wub1507224.jpg 

园区引进的冰葡萄深冬实景。

wub1507223.jpg 

沈富强在葡萄园里搞生态种植和养殖。

wub1507225.jpg 

为园区提供沼渣、沼液的1000立方米大型沼气池。

wub1507214.jpg 

wub1507217.jpg 

wub1507218.jpg 

wub1507219.jpg 

wub1507220.jpg 

wub1507215.jpg 

wub1507216.jpg 

眼下,驿城区诸市镇相园村沈庄休闲采摘园的100多亩葡萄进入成熟期,迫不及待的市民携家带口驱车前往观光采摘,缀满枝头的葡萄与游人在盛夏的季节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近年来,驻马店休闲农业百花齐放,但是真正做到一枝独秀的没有几家。不知什么原因,许多市民都热衷于到驿城区诸市镇相园村沈庄休闲采摘园,采摘品尝那里的“诸市”牌无公害葡萄、水蜜桃等。来这里采摘品尝水果的都是回头客,这些市民说,吃过这里的水果后,就不想吃市场上别的水果了。近日,笔者走进沈庄休闲采摘园进行采访,聆听了采摘园创建人沈富强的创业故事,解开了这个采摘园的神秘面纱,找到了采摘园一枝独秀的秘诀。

“这里是驻马店首家获得无公害认证的葡萄,也是驻马店获得注册商标的葡萄,不用农药,味道好、又安全。”在挂满果的葡萄架下,沈富强介绍说,“这里的葡萄,到冬天下雪还能挂在枝上,现摘现吃,非常新鲜。” 

从市区雪松大道与铜山大道交叉口西行15公里,在驿城区诸市镇相园村,有一处历经六年时间发展起来的,供广大市民采摘游玩的生态休闲采摘园。园区现占地300多亩,已建成葡萄园100亩、水蜜桃15亩、晚秋黄梨15亩、大樱桃5亩、花木园100亩,20亩猕猴桃、20亩冬枣正在规划建设中。

单从面积来说规模并不大,但该采摘园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他们的种植方式、管理理念。该采摘园从发展之初就坚持生态、有机的理念,在实际生产中严格按照有机的标准去实施、去管理,用全生态链的方式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给广大市民提供安全、放心的有机果品和优美的观光环境。

风雨兼程创业路

“创业这个种子一直埋在心中很久了,可是一直都觉得没有准备好。”说起创业总能让自己重拾激情,沈富强感慨道。

今日的沈富强,看似平凡却有着历经艰辛的奋斗历程。创业之前,沈富强是相园村出了名的致富能手,因威望高,被乡亲们推举为村主任。后来,沈富强因工作能力强,任诸市镇土管所所长。20013月,为响应政府提出的人员分流、减轻镇财政压力的号召,主动辞去职务到北京一家大酒店打工。这一次,沈富强破釜沉舟,从最初的勤杂工、维修工干起,到提拔为部门经理直至公司副总,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诚实能干赢得了老板的信赖。

2009年,沈富强那颗对创业有着无限憧憬的心,那颗埋藏了很久的种子终于破壳而出。这一年,他辞去北京优厚的工作待遇和不菲的收入返乡创业。在外打工期间看到北京周边的农民通过种植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让农民走上富裕之路,对他启发很大。他于2009年辞去年薪12万元的工作回到家乡,立足于距离市区较近的优势发展休闲采摘观光农业。

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创业,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满怀信心回到家乡的他,面对的是农田里无电力、无水浇条件,就连从村子到外面的道路通行都极其困难。不要说不具备种植瓜果蔬菜的条件,即便是生产出来好的农产品,因道路通行条件差也无人问津。当时的路况是骑自行车都找不到路,市民又怎能上门采摘呢?

怎么办?面对一系列困难,是进还是退,但对于从不服输的沈富强选择了干,决定按照自己的思路走下去。

说干就干,他一方面租赁土地,一方面动员一部分群众和自己一起干,并开始着手完善水、电等基础设施。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最终只动员了五户农户愿意一起干,租到了第一批50亩地。但把具体的实施方案给其他农户一说,他们又打起了退堂鼓,因为投资休闲农业前期投资大,而且周期长,前几年见不到效益,如果发展不好有可能是全部亏本,因此他们没有信心。在无奈的情况下,他最后决定先带其他农户种植瓜果蔬菜,同时自己按照休闲农业的规划先慢慢做。

种瓜果蔬菜周期短、见效快、风险小。为了使生产出的农产品能够一炮打响,一开始他就严格要求大家从生产之初就按照有机的标准生产。肥料要求用有机农家肥,为达到要求,他们大量购进加工好的鸡粪、猪粪,尽量少用或不用化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20106月,他们精心种植的第一批甜瓜上市了,上市后很快就得到了消费者的好评,消费者说又吃到了从前的瓜味儿了,别人的甜瓜4一公斤不好卖,他们的瓜10一公斤供不应求,这一下子给几个种植户吃了定心丸。当年一座一亩地的简易大棚一茬甜瓜收入3万元,除去当年建大棚的8000元及种子、化肥、人工,一座大棚一茬就挣了2万元。但很快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第一是浇水困难,水源跟不上直接影响蔬菜和果品的质量。第二就是向外运输的问题,由于路况不好,瓜菜运到外边就要烂掉一部分、碰坏一部分,直接影响品质和品相。

政府相助解难题

如此无穷的打击,困难蜂拥而至。家人都劝他:“算了,别折腾了,再坚持下去,窟窿只会越来越大,现在收手,还来得及。”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当沈富强走投无路的时候,时任诸市镇镇长的李新国主动到园区了解情况、解决困难。李新国听完汇报,当即现场办公,商量解决的办法。随后又给驿城区水利局的领导通电话联系打机井事宜。经过多方努力,201010月,园区安装了200千伏安的变压器,同年11月,园区打了3眼机井,彻底解决了用水用电的难题。水、电的问题解决了,但道路如何解决又成了难题,因为当时第一批“村村通”工程已全部结束,上面已经没有了这方面的计划,暂时修不了。但为了解决出行的问题,沈富强他们就自筹资金5万多元,把通往村外的道路进行了石渣硬化,总算初步解决了通行的问题。

老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蔬菜市场的波动比较大,到2012年蔬菜价格大幅下滑,导致其他农户又失去了信心,纷纷交出土地不干了,到2012年下半年只剩下沈富强在坚持。他始终坚持干下去的原因有三条:一是他看准有机农产品市场;二是广大消费者对休闲农业的需求;三是2010年他从西安葡萄研究所引进的5亩“户太”牌葡萄已进入盛果期,且品质不错,他似乎看到了希望。种植葡萄是沈富强的一个梦想,2010年,沈富强从西安葡萄研究所引进了价值2万元的“户太”牌葡萄苗子,在自己的园区种植了5亩。为尽快掌握种植葡萄技术,他多次到西安学习栽培技术。同时,不管出差到何地,新华书店是他必去的地方,他先后购买了种植葡萄的书籍40多本,并经常上网学习葡萄栽培技术。

果然,葡萄一上市,就如同当初的甜瓜一样,受到消费者的好评。由于葡萄的口感好、糖度高,当时市场上的葡萄每公斤一般在33.6元,而他的葡萄上市就是每公斤10元。2013年第一茬每公斤20元,第二茬每公斤30元,仍供不应求,无货可供,而且全部是消费者到园内采摘,这充分印证了沈富强当初的判断。

沈富强说:“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离不开政府的帮助和支持,2012年,在时任诸市镇党委书记李新国和市委组织部下派到相园村第一书记焦杰的多方奔走和大力协调下,终于将通往村外的道路修通了,多年的难题得到解决。”同时,园区内的道路在驿城区财政局、农业局的支持下也全部得到硬化,使园区道路与通往村外的水泥路连在一起,让园区得到了快速发展。

随着各方面条件的不断完善,休闲采摘园的建设也逐步形成了规模,2014年进入盛果期的葡萄园已有100多亩。园区已建成停车场等一系列配套的基础设施,其中还加入了一些文化元素,形成了真正的休闲采摘园。

让市民吃上无公害果品

为了采摘园的长期发展和经得起广大消费者的检验,沈富强在果品种植管理上一直严格要求,让生态的栽培方式、有机的果品成为自己的品牌和特色。为了做到这一点,沈富强付出了很多心血和汗水,他从改良土壤环境、改变施肥入手。

从以前以化肥为主,改为现在以优质农家肥为主。这一简单的改变出现两个问题:一是成本的增加,使用化肥每年每亩地500元就可以,用有机肥每年每亩要10001300元;二是肥源问题,周边有机肥场很少,600元每吨的有机肥还掺有40%的土。要买到纯正的有机肥每吨要1000元以上,成本高得吓人。但为了达到目的,沈富强就到周边鸡场帮人清鸡圈,到猪场去清粪沟、沉淀池,常常搞得满身臭气,进不了屋、上不了床。这样一路走下来,换来的是采摘园的土壤结构的改变、有机质的增加和果品质量的改善。

为了使果品的质量更好,沈富强分别到山东、山西、陕西、浙江、广西、江苏等地学习取经,最后终于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全生态链条的栽培方式。为了用到优质的有机肥,2013年,沈富强自筹资金50万元建了一座小型的有机肥场,利用周边养鸡场、养猪场的畜禽粪便,将拉回的粪便进行分离,固体的肥料用EM菌进行发酵处理,然后加入微量元素铜、铁、锌、硼、锰等,施入果园内。分离出的液态肥则直接流入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处理,经沼气池处理后随时可以施入果园内。加工好的有机肥不但满足自己使用,还将多余的提供给周边的种植户,增加了收入,又解决了养殖场污染环境的问题。

在采摘园内,沈富强还搞起了立体养殖,葡萄架下散养了许多土鸡和白鹅,葡萄皮、野草、虫子成了这些家禽的美食。加工有机肥时,利用畜禽粪便养殖蝇蛆、蚯蚓,再用蝇蛆、蚯蚓喂食采摘园里的土鸡,鸡子在园内还能吃草和虫子,粪便直接肥田,之后还能提供土鸡、土鸡蛋,因此形成了生态循环。畜禽粪便的加工减少了环境污染,用加工后粪便改良土壤,改良后的土壤生产出优质果品,整个采摘园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链。为了进一步提高果品质量,沈富强按照专家的指导,从第一茬果自然落果开始,就浇用EM菌、红糖发酵的豆浆,每隔20天浇一次,每次每棵葡萄树按照100干黄豆的标准,直到二茬果进入转色期结束。

为了确保生产真正的有机果品,在防治病虫害方面,沈富强采用杀虫灯、黄板等物理措施诱杀成虫,降低虫口密度。需要用药剂防治时,就使用矿物源和植物源无污染、无残留类药物及EM菌进行防治。

为了打造自己的品牌,采摘园2001年注册了“诸市”商标,2012年获得了河南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品种认证,这是驻马店市首个获得认证的葡萄品种。目前,园区正在申报绿色农产品的认证。

由于葡萄的品质好,一上市就受到消费者的喜爱,第一茬果每公斤20元,二茬果每公斤30元的价格,也挡不住消费者采摘的脚步,仍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

2013年挂果的40亩葡萄,平均每亩产值3万多元,效益远远高于种植其它农作物,给采摘园带来了较好的效益,同时也给消费者提供了一个休闲游玩的好地方,还能品尝到高档果品。采摘园还给周边的剩余劳力提供了一定的工作岗位,采摘园现有固定员工20人,最高收入每月3000元,临时用工最多时达100多人。

 

每一串葡萄都有“身份证”

 

为了让消费者能够及时了解整个园区的生产措施和水果生长过程,2015718,园区安装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这也是驻马店市首家使用该系统的农业园区。正在实施的田间智能控制系统,全部完成后,能够达到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够通过手机看到该葡萄园的全部生产过程,而且能达到实时观看。

沈富强在管理好自己园区的同时,还带动周边市、县区农户发展葡萄种植2000多亩,利用本人是全省12316农事热线受聘技术员的优势,定期组织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让广大种植户种得上、管得好、收益高,从而带动群众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

沈富强的生态农业之路向大家证明了一个创业者艰苦的奋斗进程,也展现了他敢为人先的品质和价值追求。

采摘园的果品质量不断提升、面积逐步扩大、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园区最终形成休闲、采摘、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型采摘园区,以生态、有机、健康的形式提供给广大消费者。目前,采摘园已建成葡萄园100亩、11月成熟的晚秋黄梨15亩、分早中晚品种的水蜜桃15亩、今年4月新建大樱桃园5亩。规划中的猕猴桃园和12月可采摘的冬枣园将于今年秋后开建。这样一来,采摘园一年四季都有果可摘,让天中人民体验原生态的自然环境美,体验有机果品带来的享受,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目前,我们已与知名电商京东驻马店馆达成合作协议,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提升客户感知度、实现网上交易。届时,全国各地的客人不但能品尝到相园村的无公害水果,还可以通过视频实时观看水果的生长情况。”面对未来,沈富强信心满怀。

责任编辑:df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