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天中文化 文学

解读牛红丽小说的凄美风格

2015-07-31 08:28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fl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沉郁、悲凉和抑郁不安的灵魂——解读牛红丽小说的凄美风格□孙联邦70后青年作家牛红丽的小说,近年引起《山花》、《福建文学》、《广西文学》等知名文学刊物的关

 沉郁、悲凉和抑郁不安的灵魂

——解读牛红丽小说的凄美风格

□孙联邦

70后青年作家牛红丽的小说,近年引起《山花》、《福建文学》、《广西文学》等知名文学刊物的关注。牛红丽作品风格既有文化的基因传承,又有个人职业特点和生活体验的创新。她的作品逐渐显现出沉郁、悲凉、凄美的文学风象,善于从小人物、小事件中提炼升华主题,善于探索人物内心的隐秘和对人物内心活动进行深入细腻的描摹。牛红丽的作品还笼罩着一种神秘、沉郁、悲凉、凄美的意象之美。这一点,在青年作家群落里是独特的。

我以《马骨琴》、《行走的陶罐》、《螳螂之恋》、《寻骨记》为例,来谈谈牛红丽小说的几个看点。我认为,这四篇作品最能代表牛红丽创作的技巧、提炼主题的能力和语言创新的活力。

从风格上来讲,《马骨琴》《行走的陶罐》、《螳螂之恋》、《寻骨记》明显有别于《黑白》、《野杏坡》,从作品整体的思想性、艺术性来讲,《马骨琴》、《行走的陶罐》、《螳螂之恋》、《寻骨记》具有更加细腻、动人、凄楚的美学魅力。作品以悲剧的形式,给远去的灵魂营造了一个沉郁、悲凉的归宿。从生活体验和职业特点来讲,牛红丽作品更多地继承了古代医学家扁鹊悬壶济世的精神,她观察生命、思考生命、探究生命的感悟力和穿透力非同寻常。一旦医生成为作家,那就会救赎人类。孙中山、鲁迅、郭沫若就是明显的例子。

苏联作家爱伦堡说,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描写幸福当然要比描写不幸愉快得多,但只要现实生活还存在着不幸,就不能简化人们的内心生活,从内心生活中抽出它的那些亲切的体验或悲哀。当然,《黑白》、《野杏坡》也不错,如果比较起来,我更喜欢《马骨琴》、《行走的陶罐》、《螳螂之恋》、《寻骨记》。

牛红丽善于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物件,融进复杂生活的爱恨情仇,一把琴、一只小陶罐、一只小螳螂、一根肋骨,在牛红丽笔下,人物、故事、环境都活灵活现了起来,他们的表情、动作、衣着和内心世界的隐秘,世态炎凉和社会风情,都融合在一把琴、一个小陶罐、一只小螳螂、一根肋骨里了。

每一个作家都要不断地寻找和突破自己,寻找自己创作的方向,创作的主题、形式和风格。除了作品主题的提炼能力外,我想,《马骨琴》、《行走的陶罐》、《螳螂之恋》、《寻骨记》高人一筹的地方,还在于作者在写法上与时俱进,写出了散文化的小说风格。形散神聚,语言含蓄、独特。

牛红丽小说的看点还在于,她有意识地淡化了故事情节,避免了平铺直叙的叙事套路,善于通过细腻的典型环境巧妙地进行时间、空间的转换和过渡。比如:她在《马骨琴》里写石角街的变化时,用了一个特写镜头:“石角街所有的鞋子都是绿的,我的鞋子也是绿的”,后来,“我们的鞋子不再是绿的,绿鞋子永远从石角街消失了。皮革的鞋面不怕潮,也染不绿”。通过鞋子的变化,自然进行了年代、场景、人物命运的镜头切换。有读者会问,这是什么小说呀?小说怎能这样写?小说的三大要素人物、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都很模糊,几乎没有了,还是《黑白》、《野杏坡》写得明白,一看就懂。

牛红丽的小说大胆打破了传统写法,按照主人公心理时间组合故事情节,使过去、现在……相互交替,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者在小说里大胆引进诗歌创作的意象化手法,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马骨琴》里,药罐子六姨夜晚抱着马骨琴弹琴唱戏的境象,让读者感到药罐子六姨的病态美,凄楚动人,在作品的结尾,读者又为六姨这一美好形象的毁灭而扼腕叹息。小陶罐里藏着一个人的灵魂,就像《渔夫和魔瓶》一样,瓶子里藏着一个妖怪,不打开就令人毛骨悚然,打开了给人一种冷飕飕的感觉,从触摸的物件,上升到了心灵的感觉,这就是牛红丽小说意象化的艺术魅力。

牛红丽小说还有一个看点,就是善于借助人物心理刻画的丰富性,来渲染沉郁悲凉,抑郁凄美的风格,来表现气氛沉重、凝滞,充满内疚、反省和灵魂救赎的菩提之心。

牛红丽十分注重心理描写,但她的心理描写更专注于人物心理矛盾冲突中的微妙变化、转化,作者笔下的人物心理和内心的隐秘,往往不是静态的、单向的描写,而是动态的,多向的、立体的。小说《马骨琴》在揭秘药罐子六姨心理世界的隐秘就很成功。药罐子六姨私生子身份的心理创伤,折磨了她的一生,也毁灭了她的艺术青春,最终葬送了她的生命和藏在马骨琴里的爱情。白天,她是被社会遗弃了的药罐子私生子;夜晚,她是自己内心世界里的琴手、歌剧演员;当有人请她复出舞台时,她的心理矛盾重重,她每天到红星剧院坐上一会儿,摸摸镂空的门窗,再摸摸溜光水滑的大红柱子。这种留恋青春、复制青春的心理多么真切呀。六姨的绝世风情没有葬在舞台上,而是葬在了一把小小的马骨琴里。想想看,现实世界里,像药罐子六姨这样被社会忘记和遗弃的小人物太多太多了。悲哉,痛哉,惜哉!

责任编辑:fl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