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历史 人物

樊粹庭 用豫剧擂响抗日战鼓

2015-09-06 07:51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df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彭文礼 潘迪生 樊粹庭(前排右一)和梅兰芳(前排右二)在一起(资料照片)。 狮吼剧团主要演员合影(第二排右三为樊粹庭)(资料照片)。樊粹庭原名樊郁,字萃亭,后改为粹

彭文礼 潘迪生

guols150955.jpg 

樊粹庭(前排右一)和梅兰芳(前排右二)在一起(资料照片)。

guols150960.jpg 

狮吼剧团主要演员合影(第二排右三为樊粹庭)(资料照片)。

樊粹庭原名樊郁,字萃亭,后改为粹庭,190522日出生在遂平县(现驻马店开发区)关王庙乡潘庄村一户富裕的家庭。他是长子,有两个弟弟。他的祖父是个中医,靠节俭成了有百亩土地的地主。樊粹庭的父亲樊允襄受过良好的教育,在开封上过优级师范学校,毕业后当过国语老师。樊粹庭7岁上私塾,12岁上高小。1919年,14岁考入开封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河南大学前身,相当于中学),5年毕业后,列入优等者可送国外留学。1929年河南大学毕业,任河南省教育厅社会教育推广部主任职务(应邀在河南民众师范学院担任戏剧课教师,还任过《河南教育日报》的编辑),1940年到古城西安,在西安市文联工作,196611日因病去世。

樊粹庭是河南大学首届本科毕业生,是河南大学第一届文学硕士。他自觉担负起改革豫剧的重任,将豫剧从农村走向城市,从小剧种走向大剧种。樊粹庭将戏剧视为寓教于乐、移风易俗、激浊扬清、净化人心的“宇宙事业”。樊粹庭是中原文化的代表,是豫剧传承与创新的典范,他以独特而巨大的贡献,赢得了“现代豫剧之父”之美誉。樊粹庭还培养了陈素真、赵义庭、崔兰田、常警惕、邢枫云、关灵凤、王敬先等两代大师级的豫剧名家。2010年《大河报》连续9个整版以“词章悬日月 名迹满江湖”为题作樊粹庭系列报道。河南大学出版了300多万字的《樊粹庭文集》。樊粹庭是豫剧300年发展史上第一位剧作家,也是一位罕见的集编剧、导演、管理、评论、戏曲教育、社会活动、豫剧改革于一身的全能艺术家。

樊粹庭一生创作并改编了60多部戏剧,平均一年一部戏并搬上舞台。樊粹庭写戏,陈素真主演,成为豫剧史上的佳话。如京剧中的齐如山与梅兰芳一样珠联璧合。

樊粹庭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认为是与关汉卿一样重要的高产作家。他是河南省唯一被编入大学教程中的戏剧家。作为近现代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唯一受过正规高等教育而用毕生精力从事戏曲编剧和导演的旧知识分子,樊粹庭是我国现代历史上对现代豫剧具有开拓性成就的扛鼎人物。樊粹庭与梅兰芳等人前呼后应,互为犄角之势,用地方戏改革的成就,有力地回应了晚清乃至“五四”时期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戏曲的言论,指明了戏曲发展的方向。很多专家与学者认为一个樊粹庭即半部豫剧现代史。

 

卢沟桥的枪声激起樊粹庭成立狮吼剧团

 

“七七”事变时,樊粹庭正带着陈素真在北平学京剧。听有“隆隆”的炮声,师父说:“别管它,你只管学戏便罢!”这时,樊粹庭匆忙走来说:“卢沟桥事变!赶紧走,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樊粹庭具有极高的爱国情感和对祖国及民族命运的关切。他和陈素真中断了在北平学戏活动,随着逃难的人,逃离北平,经徐州来到商丘,找到了由栾经理带领的原“豫声”剧社的一部分人马。大约经过一个月时间,樊粹庭开始剧团的整顿。在命名剧团时,两人商议,为了抗战要起个响亮的名字,樊粹庭让起“狮吼”,陈素真却从专业角度说:“为什么不起龙吟?”樊粹庭说:“中国是怒狮,醒来了要怒吼!”

8月开始,在商丘周边的山东曹县、安徽亳州、河南睢县与宁陵等地开展巡回义演抗日大戏活动,募捐钱物支援抗战。受到民众的欢迎和媒体的关注。

1937819日《河南民报》报道称:“本省狮吼剧团,开演以来尽属爱国剧目,极受各界之欢迎,该团本月13日晚,在商丘车站大舞台公演《涤耻血》一剧,尤为叫座,所得收入,倾已悉数捐给省各界抗日救援会,充救国慰劳之用,闻抗日救援会复函深为钦佩,并嘱努力宣传,以坚强民众抗战御辱之阵线。”

19371115日《河南民报》,以“狮吼剧团在外县代募抗敌经费,节衣缩食购买救国公债”为题,发表河南社讯:“狮吼剧团两月来,在外县工作情形计:一、募捐抗敌经费,在某处演剧,由当地人士发起之救国募捐戏,如商丘先后共得500余元,宁陵400余元,安徽亳州600余元。共计在1500元以上。二、编排抗日剧本,关于抗敌救国之剧,已编成上演者,计有《涤耻血》《歼毒计》。现正编排者有《巾帼侠》等剧,均能激发民气,深刻感人。三、减食购买公债,自该团成立组织以来,每日节余伙食费,托人转移交救国公债委员会。该团经济困难,维持不易,演员中尚有单衣者,每当剧团移动之时,夜宿乡村土庙,备尝辛苦滋味,惟以关心国难,犹各自节衣缩食,以所余之资,捐助前方将士,堪称热心救国之剧团。”

 

《涤耻血》戏剧艺术激发人民抗战热情

 

豫剧《涤耻血》中,女英雄刘芳在以鲜血涤耻后大声疾呼:“我们要为国难而死,要为杀敌而亡,宁做箭下鬼,不当亡国奴……”

豫剧《巾帼侠》中,女英雄罗剑琴行刺番王未遂被处死前怒吼:“外人待我不如牛羊,奉劝同胞立志要强,不为利诱,不畏刀枪,不骄不馁,艰苦共尝,誓复国土,踏灭贼邦,炎黄子孙,万古流芳……”

其中,抗战前后的作品最为精彩的是《涤耻血》,是樊粹庭反映时代交响乐的精彩部分。这个时期,樊粹庭的抗战热情极高,他把剧团改名为狮吼旅行剧团,到处义演、募捐、宣传抗日,并把自己一腔抗日热血,浇铸在《涤耻血》中女主人翁刘芳身上。此剧首演于19363月,时值东北三省失陷,华北危机,亡国灭族的惨祸迫在眉睫,救亡图存已成为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共同吼声。所以《涤耻血》的问世对激发人民爱国热情,反对屈辱投降起到很大作用。剧中最后一场,作者借刘芳之口发出了反侵略、保河山的号召:“如今国将不国,生灵涂炭,大好河山和老百姓生命都需要青年人努力保持。我们要为国难而死,要为杀敌而亡。宁做剑下鬼,不当亡国奴!”此剧上演后,当时的《河南民报》连续发表剧评说:“此剧命意正大,在国难中尤为对症下药,如暮鼓晨钟发人深省,具见编剧一片婆心。”该剧所编情节甚合时代要求,以古典的剧情指出现代青年应走之途径,尤为难能可贵。

《涤耻血》一剧,以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抵抗外来侵略,反对卖国投降的主题和新奇生动的故事情节,在抗战期间反复演出,对激发人民的抗战热情,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创立于19378月,19385月解散的狮吼旅行剧团,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除反复上演爱国主义名剧《涤耻血》等剧目之外,樊粹庭还率领狮吼旅行剧团编排演出了《歼毒计》《巾帼峡》爱国抗敌剧目,参加了抗日募捐、义演和“保卫大河南宣传周”活动。就是在长途跋涉两个月,逃难南阳马山口,前途难料的情况下,樊粹庭还创作了《克敌荣归》《好妻子》等抗日爱国剧目。这些饱含爱国激情的新编古装戏,在抗日战争期间轮番上演,无不与当时抗战救国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全国人民激昂的抗日情绪相互呼应,台上与台下,演员与观众,一颗颗抗日救国之心产生共振、共鸣,点燃了人民心中充满激情的抗战之火。

还有一出戏是根据张自忠的感人事迹,樊粹庭编写了《王佐断臂》,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为了给抗战尽一点力,准备在洛阳义演,但当地的地痞、国民党党棍却反对他这样做。剧团主演陈素真性格很直爽,与当局人员对峙道:

“我要组织义演,所得全部用于抗日!”

“你要演什么?”当局有关部门人员质问她。

“我演《涤耻血》《克敌荣归》!”

“这分明是宣传抗日!”

“宣传抗日有什么不好?”

“你演的戏朱德都掉泪,你还向着穷人,平时不注意打扮,不是八路是什么?”

樊粹庭在自己作品里反映时代风云,喊出了人民呼声,他的血液里注入了时代气息,因此,我们透过他的作品可以感受到时代的脉搏,宣扬了爱国主义,激发人民的抗战热情。

《涤耻血》演出效果引发许多轶闻趣事

 

《涤耻血》剧目的诞生期间发生过许多的轶闻趣事。有一次,演《涤耻血》台词“宁做刀下鬼,不做亡国奴!”时,台下观众席上忽然站起来一个国民党军官——他就是孙殿英,只见他闯上了舞台,激动不已:“各位各位,我说几句,我认为这是一出非常好的戏,我是看了报纸上的介绍才来的,我姓孙,龟孙龟孙,我叫孙殿英,我明天就要上台儿庄和鬼子血战,我希望这场胜利归到我身上,这不也叫‘归孙’吗?”

1937年,该剧在开封南土街国货商场后面的华光戏院演出时,戏演至三分之二处,忽见台下一位中等身材的国民党军官,大步流星地奔向舞台,喝住了锣鼓,站在台中央,演员均被这一军官的鲁莽行动给惊呆了。只见他清了清喉咙,整了整军帽说: “俺要是坏了良心,也不会再到开封与父老乡亲见面!这个戏刚才咱们都看了,我希望在坐的所有老乡都向知府黄守忠学,向女英雄刘芳学,不要学刘豫卖国求荣……”做这一番表演的人就是土匪出身、大名鼎鼎的盗墓贼孙殿英,想不到他看了该剧竟会如此感动。不过,时隔不久,这位劣迹昭著的国民党军官终于还是投降了日本。“七七”事变后,开封沦陷,樊粹庭改豫声剧院为狮吼旅行剧团,离汴西行,一路以演《涤耻血》等剧,唤起民众,宣传抗日,并募捐义演,历尽千辛万苦,于1940年秋抵达古城西安。在抵达西安前在洛阳募捐义演八九个月。据陈素真回忆:“我到洛阳时,河南省政府的长官、第一战区司令全在洛阳。”看过她演的《涤耻血》的“大官和知名人士”有:卫立煌、何应钦、白崇禧、陈诚、孙连仲、孙桐萱、汤恩伯等,共产党、八路军方面的朱德总司令和陈嘉庚也在洛阳看过此剧及另一部抗战戏《伉俪箭》。陈素真在回忆录中说:“朱德在前面二三排中坐,距舞台很近……朱德还擦眼泪了,我心想,这个官可是个好人。”

《涤耻血》艺术魅力引起广泛关注

 

1941年夏,“海上闻人”虞洽卿乘飞机路经西安,在西安降落休息。当时陕西省政府主席蒋鼎文于当晚请虞洽卿看戏,地点是西安陇海铁路特别党部礼堂,演出仍是《涤耻血》。作陪的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孙连仲、国民党军事参议院副院长张钫、铁道部部长何某等,这是他第二次观剧了。在《涤耻血》演出过程中,虞洽卿脸上自始至终未露过一丝表情,大概是他看到剧中人物刘豫父子因卖国求荣最后被兀术所杀的下场而感不快吧。演出结束的第二天,虞洽卿设宴招待《涤耻血》剧的主演、女主人公刘芳的扮演者陈素真和剧作者樊粹庭,夸陈素真演得好、唱得好,表情好、吐字清,赞扬樊粹庭剧情编得很好。事后虞洽卿返重庆后,还特意为陈素真写了“艺术超群”四个砂金红字,裱好后寄到西安。可见该剧在国民党党政要员中的反响。

1936年,京剧大师尚小云来开封演出,慕名向樊粹庭提出要看《涤耻血》。因陈素真灌唱片劳累过度,嗓音失润,不能登台献演,此事也就作罢。但尚小云向樊粹庭索要了该剧剧本,后更名为《绿衣女侠》,上演于津、京、沪等地,也为宣传抗日、反对投降出了一把力。直到抗战结束,豫剧界的新生一代,如王敬先、吴碧波、关灵凤、李兰菊和在台湾的豫剧演员张岫云等,仍在上演此剧。

《涤耻血》也是有“台湾豫剧皇后”之美誉的张岫云的拿手好戏,她在台湾演出时叫《凯哥归》,蒋介石是非常喜爱“国剧”的。但蒋介石退到台湾后,曾发誓:“不回大陆,从此再也不看国剧了!”也许是这个缘故使他与豫剧结了缘。19534月的一天,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来到阳明山革命实践研究院的介寿堂,观看了由海军陆战队飞马豫剧团张岫云主演的《凯哥归》,即《涤耻血》。剧场效果炽热,每到演出精彩处,蒋氏夫妇频频为演员和剧情鼓掌。据台湾河南安阳籍的“立法委员”张金鉴著文回忆说:“蒋介石夫妇始终未离场,我就坐在总统座后,曾听到他老人家连连点头叫好!好!好!”演出结束演员谢幕时,蒋介石脱去军帽频频向台上招手致敬(注:台湾的剧场演出不允许非演出人员登台接见之类的现象出现,就连总统也不例外)并对身边的政府要员和台湾诸多硕彦盛赞演出圆满成功。他说:“豫剧是最富教育之剧种。”从《涤耻血》始,蒋介石和他的儿子蒋经国经常邀飞马豫剧团“进宫”演出,蒋氏两代总统与豫剧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台湾传为美谈。(台湾《中州剧艺》198595日)由此可见,樊粹庭的《涤耻血》沐浴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腥风血雨,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他应有的贡献。

樊粹庭的作品忠实于自己的民族,忠实于现实生活,因而他的作品具有巨大的认识作用。樊粹庭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把自己亲身体会的、亲眼目睹的生活,反映到自己的作品中,使人们通过他的作品了解到生活在那个特定时代人民的状况,反映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也显示出他的作品极具民族特色和抗战精神。

(参考资料:《樊粹庭文集》《石磊文集》《驻马店历史文献》)

 

责任编辑:df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