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科研攻关培育出“驻茄9号”
摘要:17年科研攻关培育出“驻茄9号” □晚报记者 李 杨/文 首席摄影记者 王建成/图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5年底,从河南省人民政府传来消息,由驻马店市农业
17年科研攻关培育出“驻茄9号”
□晚报记者 李 杨/文 首席摄影记者 王建成/图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5年底,从河南省人民政府传来消息,由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园艺所姜俊、赵红星、王勇组成的蔬菜课题组,历经17年科研攻关,研究的“优质丰产多抗广适茄子杂交品种驻茄9号的选育及应用”项目,获得了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不久前,该项目还获得驻马店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5个优良基因相结合
说起为何培育“驻茄9号”,身为园艺所所长的姜俊表示“纯属意外”。
1998年8月,姜俊到武汉参加中国园艺学会。在武汉,姜俊第一次尝到紫茄。“我吃了用紫茄做的茄子煲,感觉味道很美。”姜俊说,当时,驻马店产的都是青茄,不仅品种差、产量低,而且病害严重。“青茄长着长着就老了,纤维化严重,口感差。但紫茄放一段时间后,去掉皮吃着仍很嫩,而且维生素P和钙的含量很高。”姜俊说。
姜俊回到驻马店后发现,不仅驻马店,洛阳、周口和陕西东部一些地方的人食用的也是青茄。由此,姜俊萌生一个念头,把南方的茄子弄到驻马店种。姜俊从国内外搜集到几百份紫茄种子,还从市场上买回老茄子,把种子弄出来,放到第二年种植,以此比较哪种茄子的成活率高,抗病性好。
在实验种植过程中,有些品种抗青枯病能力较强,有些品种抗黄萎病能力较强。姜俊等人就用些品种杂交,种出的新品种既抗青枯病,又抗黄萎病。“就这样,我们把5个优良的基因结合到一起,研究出了‘驻茄9号’。”姜俊说。
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茄子
一个品种好坏,要连续种植3到5年才能确定。要大面积推广“驻茄9号”还要进行品种比较实验、多点鉴定实验、河南省茄子新品种区域实验、河南省茄子生产实验。
2011年,“驻茄9号”通过了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获得河南省品种鉴定证书。但是,想申报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除了要取得“河南省品种鉴定证书”,还要推广3年以上。
在17年的科研攻关当中,姜俊等人也遇到不少困难。由于茄子的育苗时间是每年的
到了夏天授粉季节,为了防止昆虫传粉,姜俊等人为实验田盖上了沙网棚,防止昆虫进入。人工授粉后,姜俊等人再把花蕊用纱布包起来,进行二次保护,以确保茄子杂交顺利进行。
“我们就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茄子。”提起当年种茄子的艰辛,赵红星说。
新产品新技术应用到生产一线
提起此次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姜俊等人连呼“太不容易了”。
据了解,此次“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奖分为网络评审和会议评审。首先进行网络评审:参选项目的整个材料(50页以内)全部密封,上传PTF格式到电脑上,发给在国家专家库备案的11个专家,由他们分别打分。网络评审后,从687个项目中筛选出347个进入会议评审,由河南省专家开会讨论最终获奖名单。
“驻马店的研究人员比其他地市的研究人员更加吃苦耐劳,科研创新精神也很好。但是,我市的获奖情况与其他地市相比却不理想。”姜俊说,“我们应该看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姜俊呼吁有关部门,在产业化方面多引导大家,把新产品、新技术应用到生产一线。
责任编辑:lyx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