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垃圾之都”艰难蜕变
摘要:原标题:“电子垃圾之都”艰难蜕变 “街道两旁堆积如山的电子废件不见了,空气中浓浓的刺鼻烧胶味没有了,一些乌黑发臭的绕镇河段也开始见清…&he
“街道两旁堆积如山的电子废件不见了,空气中浓浓的刺鼻烧胶味没有了,一些乌黑发臭的绕镇河段也开始见清……”在被外界称之为“电子垃圾污染之都”的广东贵屿,经过一年多的“产业再造式”污染整治,当地生态环境正在显露新气象。
在贵屿镇华美社区,原先临街两旁的店铺内外是“堆积如山的电子废件”,如今变成了一排服装店、小吃店。华美社区村民陈乌智曾从事电子废件拆解7、8年,如今正空闲在家。他说:“现在不能像以前那样坐在街铺里收购拆解电子废件了,是非法的。”
公开资料显示,在贵屿,像陈乌智这样从事电子废件行业的拆解户有50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家家拆解、户户冒烟、酸液排河、黑云蔽天”,当地这种令人触目惊心的“野蛮生产”污染景象,长达数十年一直无法有效扭转。
这种恶劣状况长期危害当地居民生活,也对其下游潮汕地区母亲河——练江水质造成严重影响。贵屿镇负责人说,为彻底扭转这种状况,2013年,广东省政府批准通过了《汕头市贵屿地区电子废物污染综合整治方案》,要求强制和引导拆解散户逐步进入“循环经济产业园”,实现集中拆解和治理污染。广东省委也明确要求,当地必须在2015年底前全面完成对电子拆解业的“圈区管理、集中治污”。
这是当地电子废件拆解行业的一场空前大改造。到2015年底,贵屿5000多家小作坊式的企业,已全部关停并转融合成49家公司,进入了当地的“循环经济产业园”。
记者在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看到,园区组织的专家团队在对一些拆解业工艺流程进行升级再造。据介绍,其中有不少环保技术项目填补了国家空白,有些达到了国际最先进水平。在此基础上,当地正逐步在园区内全面推行封闭式和自动化生产。
环绕贵屿镇的北港河,曾是当地电子拆解“非法酸洗”的主要集污场。当地环保部门监测显示,当年有些河段含铜量甚至一度达到2%,超过危险废物的标准。
如今,记者在北港河“马望段”看到,该河段水质清澈,空气没有气味。靠沿岸所建广场,有不少当地人在此处休闲。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数据显示,通过污染综合整治,贵屿的水、土壤和空气质量环境均明显改善。北港河底泥中重金属镉、砷浓度同比下降25.99%和59.38%。
生态环境的好转也改变了当地一些居民的心态。在贵屿镇华美社区一处铺面,当地居民陈伟文正打算开一间服装店。他说,以前就想挣了钱逃离,街道上到处堆放的是电子垃圾,白天晚上都要紧闭窗户。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当地居民开始有长期定居的打算。
汕头市潮阳区委书记陈新造说,目前贵屿污染治理只能说出现了曙光,从长远来说还任重道远。因为贵屿的污染历史欠账存量巨大,所需的技术与资金是个海量,现阶段还只能有选择性地开展部分环境修复。目前贵屿“循环经济园区”的定位只面向服务广东电子废件,将严格控制外地电子废件流入。
责任编辑:fl
(原标题:经济参考报)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