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水浒》原著或早已失传
摘要:今人熟悉的100回本的《水浒传》和120回本的《水浒全传》,都不是施耐庵《水浒》原著。《水浒》原著可能早已失传,留下了很多的考证和观点。本文探讨其中四大悬案。 一、
今人熟悉的100回本的《水浒传》和120回本的《水浒全传》,都不是施耐庵《水浒》原著。《水浒》原著可能早已失传,留下了很多的考证和观点。本文探讨其中四大悬案。
一、宋江可曾征田虎、讨王庆?
有观点认为,《水浒》原著没有征田虎、讨王庆。然而,《水浒传》第72回明确提到“淮西王庆,河北田虎”,这埋下征田虎、讨王庆的伏笔。第90回说,众将“催起三军人马,望东京进发。在路行了数日,五军前进到一个去处,地名双林渡”。在这里,“五军”与“三军”混用了。第90回又说,燕青在北方的双林渡射雁,“正值暮冬”,这出现时空错乱。第90回还说,宋江朝拜天子,天子赞赏,宋江“再拜称谢。天子特命省院等官计议封爵。太师蔡京、枢密童贯商议奏道:‘……不可升迁。……’”奸臣居然当着宋江的面反对宋江升迁。第90回这些内容有修改痕迹,实质在于删除原著中的征田虎、讨王庆。第78回有诗云:“去时三十六,回来十八双。纵横千万里,谈笑却还乡。”第99回有诗云:“宋江三十六,回来十八双。内中有四个,谈笑又还乡。”后一首诗存在诸多问题,前一首诗与征田虎、讨王庆联系起来最为合适。至于《水浒全传》中的征田虎、讨王庆,则是重新撰写的。
二、宋江打方腊损失究竟多大?
在《水浒传》中,宋江等人打方腊时伤亡惨重,然而这是修改的结果。《水浒传》第90回说方腊占据“八州”,第94回说宋江“前望秀州而来”,可是“八州”中并无秀州。第90回说“睦州即今时建德,宋改为严州”;然而,第97回又说“直至如今,严州北门外有乌龙大王庙”。第90回预言宋江打方腊时,说“大军飞渡乌龙岭,战舰平吞白雁滩”,然而“白雁滩”始终没有出现。所有这些说明,《水浒传》中的打方腊已大大不同于《水浒》原著。指明打方腊的真实状况:宋江部下伤亡不是很大,但是人心严重涣散,人员大量流失。
三、宋江之死源于奸臣陷害吗?
在《水浒传》第100回中,宋江被奸臣陷害而死,其实这是修改的结果。在《水浒传》中,“皇上”一词出现8次,比较均匀地分布在后30回范围内;“上皇”一词出现59次,分布在后7回范围内,其中有48次密集于第100回。这就说明“上皇”一词有修改痕迹。在第100回中,与“上皇”交织的内容围绕宋江之死来展开。在宋江害李逵的过程中,又出现“润州”与“镇江”二词的并用,这与第91回中“润州,今时镇江是也”之表述相矛盾。作为宋江和李逵埋葬地的“蓼儿洼”,曾两次加以描述,而且内容多有雷同之处。所有这些说明,宋江被害而死乃是修改的结果。在第85回中,罗真人说宋江“生当封侯,死当庙食”,“亡必正寝,尸必归坟”,这才是宋江的真正完整结局。
四、《水浒》原著脱稿于何时?
《水浒传》第90回在写到方腊造反时说,“睦州即今时建德,宋改为严州”。在元明时代,1362年以前差不多一直有“建德”称谓,只有个别时候例外;1362年以后,又使用“严州”称谓了。这就意味着,施耐庵写到方腊造反时,当在1362年以前。第90回又说“歙州即今时婺源,宋改为徽州”。在元明时代,1357年以前和1367年以后,都有“徽州”称谓;只是在1357年至1367年期间,使用过“兴安”称谓。这意味着,施耐庵写到方腊造反时,当在1357年至1367年期间。综前所述,施耐庵写到方腊造反时,是在1357年至1362年期间;《水浒》原著脱稿,亦应在此期间。
(作者系中华全国总工会历史学研究员)
责任编辑:xmx
(原标题:北京日报)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