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老人50年藏书超6000册部分市面鲜见
摘要: ■孙云午老人在藏书室。 □文/图 本报记者 于海宁 通讯员 魏亚楠 在沧州黄骅市东十街村,有位叫孙云午的老人,在当地小有名气。他喜欢读书、藏书、书法…&
■孙云午老人在藏书室。
□文/图 本报记者 于海宁 通讯员 魏亚楠
在沧州黄骅市东十街村,有位叫孙云午的老人,在当地小有名气。他喜欢读书、藏书、书法……虽已75岁,但精神头十足,非常健谈。“收藏书这个爱好已经有五十多年了。”孙云午说,到目前为止,藏书超过6000册,其中部分藏书已经难以在市面买到。
六千余册藏书成风景
在孙云午老人家里,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最西边的屋子,满满一屋子的图书,俨然一座小型图书馆。
孙云午从小便是个“书控”,爱看书、爱买书。据孙云午回忆,他20多岁的时候,正是物质匮乏的年代,书很少,很难买到,到了上世纪90年代以后,书才渐渐多了起来。他经常走街串巷去寻“宝”,一来二去跟旧书摊的老板都混熟了,来了好书,他们都会推荐给他,每买回一本书,他都会一页一页把书弄平整。有的书已经有破洞,外人都嫌弃,孙云午却高兴得像是捡了个宝贝。
几十年下来,一本两本、十本百本……就像滚雪球一样,不知不觉间,他已经收藏了6000余册书。四大名著、名人列传、各种版本的词典、政治类、各种小说……好多书在市面上已经见不到了。
眼前这些藏书,老人如数家珍,每本书的来历老人都记得清清楚楚。“自己平时不抽烟、不喝酒,挣的钱除了家用,剩余的都用来买书了。”孙云午说,过年别人家里放鞭炮,他不放,买两本书就算过年了。
“哪本最值钱呢?”面对记者的提问,老人哈哈一笑。“年代最久的是光绪年间的,值不值钱还真不知道。”孙云午说,这些书就像是自己的孩子,即便有人买他也是不会卖的。
义务为村民写春联20余年
“与诗书作了闺中伴,与笔墨结成骨肉亲。”孙云午经常用《黛玉焚稿》中的这句话来形容自己。除了藏书之外,孙云午还钟情于写毛笔字。他藏书中最多的,也要数书法类。
“砚边小天地,书中大乾坤。”在孙云午家里,随处可以看到他亲手写的对联,草书、隶书、楷书……字体变换多样,有的写在宣纸上,有的则雕刻在木板上。说起对毛笔字的喜爱,孙云午说上学的时候就迷上了,一直坚持了几十年。
1983年春节,村里开始组织会写毛笔字的几个人给全村人写对联,孙云午欣然接受这份无偿的工作。“当时人们拿着宣纸,排着队等着领我写的对联。”一忙就是十多天,有时候晚上还要加班,但是孙云午一下就坚持了二十多年。每年一到春节,孙云午都会空出时间来,给村里人写春联,一直写到过年。“现在大家都买春联了,春节期间我就‘失业’了。”孙云午笑着说,“因为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写了这么多年也并不觉得累。”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如今75岁的孙云午依然会经常翻看、研读与书法相关的书,然后拿起笔临摹、学习。他说,弄笔遗日,其乐无穷。
责任编辑:xmx
(原标题:燕赵晚报)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