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下半年房价预计下跌
摘要:昨天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了《房地产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指出,虽然去年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再创历史新高,但是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之间分化明显,而随着开发商资金不断流向一线城市,未来二三线城市依然面临着库存积压,一线城市的任务则主要是控制房价。 由于全国结婚人数的减少,以及人口红利的结束,住房需求增速放缓,房价会有所上涨但涨幅放缓。而从较长时期看,如果宏观经济增长继续下滑,房地产价格可能在2017年下半年出现全面下滑趋势。 [ 回顾
社科院发布《房地产蓝皮书》 指出全国住房需求增速放缓
如果宏观经济增长持续下滑——
2017年下半年房价预计下跌
昨天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了《房地产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指出,虽然去年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再创历史新高,但是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之间分化明显,而随着开发商资金不断流向一线城市,未来二三线城市依然面临着库存积压,一线城市的任务则主要是控制房价。
由于全国结婚人数的减少,以及人口红利的结束,住房需求增速放缓,房价会有所上涨但涨幅放缓。而从较长时期看,如果宏观经济增长继续下滑,房地产价格可能在2017年下半年出现全面下滑趋势。
[ 回顾 ]
新建商品房 全国待售面积创新高
作为中国三四线城市之一的湖北省仙桃市,在今年春节期间,地产户外广告明显减少,与之对应的是,拔地而起的在建楼盘及空置房却在不断增多。据《证券日报》报道,作为住宅均价3000元/平方米左右的湖北省仙桃市,100多家地产开发商老板的亏损比例达到了20%至30%,一成以上的开发商已经破产。
《蓝皮书》指出,2015年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再创历史新高,如果再考虑同期继续增长的房屋施工面积,短期内全国房地产市场存在严重的供给过剩。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还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问题,其中一线城市和少量二线城市库存迅速下降,而大多数二三四线城市则需要大力去库存。
在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大的背景下,受库存压力影响,全国房地产投资增幅持续下滑,创1998年以来的最低值。加上房地产投资的低迷影响到其上下游相关产业投资,这已经严重影响了短期经济增长。
2015年,全国商品房的平均销售价格为6793元/平方米,同比涨幅为7.4%。而2014年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的同比涨幅仅为1.4%。市场反弹迹象明显,尤其是2015年下半年成交价格上涨速度较快。
《蓝皮书》还指出,本轮房价过快上涨在局部市场会形成房价上涨预期,容易让社会各界错误认为“房价只涨不跌”而忽视了潜在的房价波动风险,不利于改变长期以来各种资源向房地产业集聚的态势,加大了地方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难度。
[ 二手房 ]
北京二手房成交量占比超七成
“房产交易中心每天过户限额就几十个,排号跟医院抢挂号一样难……”日前一位在北京正要办理二手房过户手续的人士抱怨说。
据媒体报道,上个月过户排队难题成为北京楼市火爆的另一个缩影。随着今年北京二手房交易的不断升温,前往各区房产交易中心办理过户手续的人急速增加。由于“号源”稀缺,一些“黄牛党”趁机盯上了倒卖过户票号这门生意。
《蓝皮书》数据显示,2015年新房(含自住房)成交111773套,成交面积1164.63万平方米,与二手房相比少了85634套。从成交量上看,二手房已经成为居民解决住房问题的主要目标。数据显示,去年一年,二手房的成交量占到了市场总量的73.6%,创2004年以来新高,而未来二手房与新房成交差距还将继续扩大。
细化到北京市场,分阶段来看,2015年北京二手房从低迷、冲高再到回落、平稳再冲高,这一系列动作主要是受税费减少及信贷宽松等政策叠加影响,且政策执行效果持续时间有弱化倾向。
究其原因主要是北京土地稀缺,四环内无地可供,土地供应集中于五六环,且新建住宅用地量在逐年降低,这也注定未来新建商品住宅上市量走低。此外地王频出,高价地催生豪宅辈出,大面积产品上市量较少,导致新房成交量不高。
《蓝皮书》还指出,从近五年二手房成交单价和总价来看,每平方米2万元~4万元和总价200万元~500万元占比基本处于一半以上,这个价位的二手房成交量是新房的三倍以上。所以,二手房在市场上承担着解决中高端住宅的购房需求的主力作用。
北京房价的居高不下,迫使部分有改善需求的购房群体采取售一买一同时进行的方式。改善型住宅需求量在逐年上涨。2015年三居室房屋成交同比增长14.1%,120~140平方米二手房成交占比为16.1%,呈增长趋势。
[ 土地 ]
供不应求 房价地价倒挂
2015年全国经营性用地成交价格刷新2014年12962元/平方米的纪录,达到15618元/平方米。细化到北京市场,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出现房价和地价的倒挂,也就是说,在同一个区域内,新拍出的土地楼面价比新建商品房售价还高,而从土地市场的热度来看,2015年土地单价提升,成交价款总额上升,突破2000亿元,土地供应总量控制并未影响到政府收益下滑,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土地价值的实现。主要原因是土地供应的全面下降。
2016年节约集约用地的思路继续延续,加之北京市土地资源稀缺性日趋显著和一级开发难度不断加大,土地供应总量难以实现大幅度上升。
此外,从土地供应用途看,受商办用地政策趋严影响,2015年商品住宅用地和商办用地出现分化,在住宅用地火热的情况下,部分商办用地遇冷。2016年政府新推商办用地可能较为审慎。从住宅用地的成交情况来看,商品住宅市场“豪宅化”趋势已确立,刚需群体主要在二手房市场和保障房中释放,在土地市场火热和北京市“限地价、竞保障房”政策环境下,保障房占比将继续保持平稳,另外北京预计会继续加大棚户区改造项目供应。受城区土地存量限制,预计2016年土地供应仍以近郊区为主。
《蓝皮书》还指出,由于土地市场供应缺乏弹性,成交总量主要受政府供地的影响,预计2016年土地供应总量与2015年基本持平。预计商品住宅的火热态势会在2016年延续。
随着北京市近两年土地供应缩减,一级开发成本持续上升,土地价格将继续保持高位。
[ 预期 ]
房价明年下半年或全面下滑
从房地产投资数据可以看出,2010年房地产投资增速达到顶点33%,此后增速不断下滑。以此为界可以将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历程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即1998~2010年的上升周期和2011年以后的下降周期。
《蓝皮书》指出,这一阶段划分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也是一致的。2010年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顶点74.53%。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调查,25~44岁这一年龄段人口要占购房人数的75%左右。2010年以后,中国人口不仅老龄化趋势更加明显,而且人口流动的速度也大幅放缓。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1.27%,突破50%的拐点,意味着城镇化将由加速推进进入减速推进的时期。人口年龄结构拐点的出现意味着人口红利的结束,这也将导致房地产市场出现拐点。因此,2010年之前房地产价格上涨与城镇化快速推进息息相关。
因此,《蓝皮书》对于2016年房地产价格走势的判断是,在全面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刺激下,房地产价格整体上将呈上涨趋势,区域涨幅进一步分化。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房价在人人喊打的声讨声中仍将持续上涨,上涨幅度将有所减缓。而二线城市房价将全面上涨,涨幅区域性分化明显。三四线城市在宽松政策的推动下库存将有所减少,房地产价格跌幅逐渐收窄回稳。
但从较长时期看,如果宏观经济增长继续下滑,房地产价格有可能在2017年下半年再次出现全面下滑趋势。
新闻延伸
国务院:
鼓励个人出租自有住房
允许商用房等改建为租赁住房
国务院5月4日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促进民间投资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察;部署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加快“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确定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措施;部署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
会议指出,当前民间投资增速有所回落,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相关政策落地,进一步放宽准入,打造公平营商环境,促进民间投资回稳向好。会议决定,在各地、各有关部门对政策落实开展自查基础上,国务院派出督察组,围绕国务院2014年出台的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相关文件落实情况,选择部分地区进行督察,同时开展第三方评估。整改存在问题,克服不作为现象,完善鼓励民间投资政策。
会议认为,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进中国制造2025,是深化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新经济、加快“中国制造”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举措。为此,要支持制造企业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开展智能生产系统解决方案试点示范。推动中小企业制造资源与互联网平台对接,打造制造、营销、物流等一体化新生态。鼓励电信企业对“双创”基地宽带接入进一步提速降费。
会议指出,实行购租并举,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是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加快改善居民尤其是新市民住房条件,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
会议确定,一是发展住房租赁企业,支持利用已建成住房或新建住房开展租赁业务。鼓励个人依法出租自有住房。允许将商业用房等按规定改建为租赁住房。
二是推进公租房货币化,政府对保障对象通过市场租房给予补贴。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新就业大学生和青年医生、教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凡符合条件的应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
三是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增加租赁住房用地供应。
四是强化监管,推行统一的租房合同示范文本,规范中介服务,稳定租赁关系,保护承租人合法权益。 (据新华社)
责任编辑:yjh
(原标题:新华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