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天中文化 名人库

马健中:书法翘楚的“鱼游”人生

2016-05-06 08:34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fl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书法翘楚的“鱼游”人生——记著名书法家马健中□晚报记者 王慧玲 文/图 马健中近照。人物档案马健中,河南省确山县人,郑州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系

书法翘楚的“鱼游”人生

——记著名书法家马健中

□晚报记者   王慧玲   /

jish16058.jpg 

马健中近照。

人物档案

马健中,河南省确山县人,郑州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系副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委员。作品获: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奖”,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提名奖,全国第四届扇面书法展“优秀奖”。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一届、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出版专著:《巩县石窟北朝造像题记及其书法研究》、《巩县石窟北朝造像题记六品》。论文曾发表于《中国书法》、《书法导报》、《书法》、《青少年书法》等。

有人说他是在中书协举办的展览中入展和获奖最多的中青年书法家之一,说他是“入展、获奖专业户”。从1995年到2015年的 20 年间,他获得了40多项由中书协举办的各类权威书法奖,平均每年就有两件以上作品获奖和入展。在 2004 年第八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中,他获得了最高奖。那一年,他 36 岁,一跃而为河南书法界的翘楚。然而,他依然像条鱼沉在书法与生活的海洋里,默默遨游,不事张扬:不参加全国各地“走穴”的书法笔会,很少卖自己的书法作品。2015 年,他以第二学历河南大学书法硕士身份,被郑州大学美术学院破格录用为书法老师,在河南书法届成为奇迹,传为美谈,家乡天中的墙内却还没能闻到他的花香呢。

日前,记者到距驻马店市区西 16 公里的驿城区胡庙乡大韦庄和龙泉村交界的石龙山顶考察东汉摩崖石刻的保护情况时,与他不期而遇,才识得其“庐山真面目”。

“掏烟囱”的“小秀才”

确山县刘店镇曾因 1927 年杨靖宇领导的刘店秋收起义而享誉国内外。马健中深以自己出生于此地而自豪。虽然1968 年出生的他,对那个风雨如磬的岁月并不十分了解,但少年的他,似乎深得家乡人杰地灵的浸润,自有一种无师自通的天赋。父亲目不识丁。兄妹四人中他排行老二。处在兄妹中间的他,常常是传统家庭中最容易被父母忽略的一个。但他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做出了无法让父母忽略甚至不能被全村人忽略的事——那就是对书法的爱好与痴迷。

从上学第一天老师让写“一二三四”、“毛主席万岁”开始,他就自我感觉比别人的字写得好。他好像与书法天生有缘,没事就喜欢写字,用铅笔在本子上写、用树棍在地上写。他把同龄孩子玩乐的时间,都用来写字了。那时,他还没听说过“书法”这个词。但每每写字时,他的内心就会充满快乐。

大概是小学三年级时,学校开始让练习毛笔字,他才隐约听说写字与书法有关系。每当看到老师在他的练习本上画多个红圈圈时,他就乐不可支。从此,上毛笔课成为他的渴盼。

因为家里穷,没有更多的墨水、纸张供他练毛笔字,他就背着个化肥袋子到各家各户收集锅烟灰,同时收集化肥袋子内层的塑料薄膜。他爬到人家烟囱上、趴到人家的锅底下掏烟灰,弄得满脸满身都黑黢黢的,像个黑孩子。

扫了一天,弄了一大袋子锅烟灰背回家后,他开始了自己的发明创造:研制墨汁。征得母亲同意后,他先腾出家中一口盛粮食的大缸,然后将锅烟灰倒进去加水用棍搅拌,结果发现,灰不溶于水。后来,他又想了很多办法。母亲每次蒸米时,他撇出些水与锅烟灰搅拌和成墨团,再切成条块,晒了一院子。用时,再将锅烟灰块溶解于水中。当时,他收集到的化肥袋子内的塑料薄膜大的如蒲扇、小的如巴掌,只要能剪成方的、圆的、长条形的写字,他就都留下。他用烟灰墨在那些塑料薄膜上反复练习,写完用布擦掉再写。

他清楚地记得,有个寒冷的冬天,他用石头砸开坑塘的冰,将塑料布清洗后,拿回家在院子晾干,再反复练习。他八九岁时,曾用毛笔将自己家房屋四周的墙上写满字,还以架子车当梯子,在自家的门头上、屋檐下写上“农业学大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字。

村里人都知道他爱写字,写的字好。所以,十来岁,他便成了村里的“小秀才”、“小书法家”。全村人办红白喜事、春节的对联都请他写,他也乐此不疲。

游学全国的书法迷

1981 年,上初中一年级的马健中,第一次在县新华书店看到了一本《书法家成才的故事》。他如获至宝。在那本书中,他第一次知道了王羲之、怀素等古代书法家习书的故事,知道了书法家王羲之“书扇”、怀素“题蕉”、智永“秃笔成冢”的故事。于是,他立下宏志,在书的扉页上写道:“我也要当书法家!”

1985 年秋天,他报考了河南省书法教育中心函授院,那是他第一次接受正规的书法教育。1987 年,他参加了由《中国青年报》、《中国少年报》、《教育报》等多家媒体联合举办的“全国学生书法竞赛”,获得了一等奖,这更坚定了他要当一位书法家的信心。

以后几年,他放弃了高考,先后到全国各地拜师学艺。由于他潜心研习,参加全国的书法比赛屡屡入展或获奖,在全国书法界开始崭露头角。他没有被成绩冲昏头脑。研习书法越深,他越感到自己的知识浅薄。在老师们的指点下,他重新拿起高中的课本复习,参加高考。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0 年,马健中考上了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1994 年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位于巩义市区的郑州水泥厂。他在那儿工作 6 年,并遇上了现在的妻子。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书法的爱好,仍然日日研习,多次参加全国书法赛事,不断获奖。2000年,巩义市文联急需要书法方面的人才,他经市长特批从企业调到文联。他在文联一干又是 6 年——这也是他的书法开花结果的 6年。他负责联络、组建书法沙龙进行书法培训,成绩显著。他个人更是成绩斐然。从 1996年到 2010 年,他的书法连续入展国家级书法展览,先后被省书法协会和中国书法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学无止境。2007 3 月,为了让自己的书法更上一层楼,马健中又别妻离子奔赴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做访问学者,并遍访名师虚心求教。他先后得到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沈鹏、著名书法家李铎等的指导,眼界大开,学业精进。

在陋室修炼的苦行僧

马健中是个永不停步的求索者。他知道,一个人的书法之路能走多远,与他的文化修养相关。在成绩面前,他头脑清醒地再次选择了提升文化修养的道路:考研。

2009 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河南大学古典文献学书法文献方向的研究生。人到中年,他十分珍惜读研时光。3 年间,他蜗居在开封仁和屯陋室,与古书文献为伴,和笔墨纸砚为友,屏蔽自己,成为苦行僧。其间,他先后发表学术论文 10 余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获得“河南省优秀硕士毕业研究生”殊荣。

马健中研究生毕业之际,郑州大学刚开设书法专业不久,缺少实践型书法教师,就在河南省内遴选优秀青年书法家到郑州大学任课。

2012 6 月,经过几轮试讲后,马健中脱颖而出。但是由于郑州大学属于国家 211 工程学校,入校从教门槛有严格要求,曾经有多位中央美院、清华大学毕业的博士生欲进入郑州大学任教,因第一学历不是 211 本科院校毕业而全部被拒之门外。马健中的学历条件显然不符合标准,怎么办?求才若渴的郑州大学还是决定先将马健中留下授课,等以后有机会再解决编制问题。这样,马健中享受临时工的待遇,每月仅靠少许课时费养家,居住在租来的陋室里,但仍一丝不苟地坚持教学,深受师生的好评。两年后他终于迎来了曙光。

2014 6 月,马健中作为特殊人才,被郑州大学破格录用,成为郑州大学的正式书法教师。

2015 10 月,在郑州大学人才济济的教师队伍中,他又以突出的教学成绩和艺术成果,顺利获得副教授职称。

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马健中不仅受到学生的爱戴,而且也增长了见识,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他仍然像鱼一样,沉在书法和生活的海洋中,平心静气地呼吸、自由自在地遨游,不为钱动,不被物累,不受名扰。

从事书法研习 30 多年,马健中最大的心得就是:悟性、勤奋、学识修养、心态,这四方面很重要。他的书法之路之所以走得稳健,他感悟主要得益于两点:大学和研究生学的是汉语言学和古典文献,文字与文学的修养与书法关系密切。它能增强你对书法内涵的理解,让自己底气丰厚、境界高远,具有定力,不随波逐流。他认为,最好的书法,不是花里胡哨、哗众取宠,也不是技巧的展示,而是发之于内心的“清”气,是质朴的内心世界的自然表达,是真性情的流露,是一种自然的书写状态。

日日与书法为伍,将自己几十年习书的心得和书法理论传授给学生,减少学子们摸索的时间,弥补自己当初无人指导的缺憾,不亦乐乎?

墙内生根墙外开花

记者与马健中一行爬了一个多小时山后,终于到达了胡庙乡大韦庄和龙泉村交界的石龙山顶那个摩崖石刻旁。马健中全神贯注地观看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仅用 195 个字,记载了永初年间吴房长张汜率领众官为民祈雨的文字,采用蚕头燕尾的书刻写,历经 1900 多年的风雨,依然散发出书法挥之不去的魅力,在空旷的山头温暖着春意。

“马健中先生,你虽说不上‘富’,但也应该能称得上‘贵’吧。富贵了还不还乡,你难道不想让家乡人看看你的锦衣绣囊,非要在深夜孤芳自赏吗?”了解了马健中先生的书法经历,同去的朋友对他调侃道。

其实,在马健中心中,家乡是他永远的根。家乡有他的父母、兄弟姐妹、同学朋友,更有他最初的艺术灵感和创作源泉。他此行的目的,就是一个寻根之旅。

几日前,听人说家乡发现了东汉精美的摩崖石刻,他就迫不及待地联系了家乡的朋友去参观。他要细细研究家乡这块不朽的岩石上的书法艺术,追溯它近 2000 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将它写成论文,让更多的人品读到家乡摩崖石刻的美妙之处,也把天中悠久的文化宣传出去,为家乡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古语说:“墙内开花墙外香。”马健中是在确山县刘店乡独山村刘楼这片沃土中破土而出的一棵蔷薇。他不亢不卑,循着阳光的方向默默生长,不知不觉中枝藤便越过了天中的围墙,让外界的人看到、闻到了他的馨香,而他的根永远留在家乡深厚的土壤里。

  

责任编辑:fl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