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天中文化 文学

忍耐与苦难的消解——读余华的《活着》

2016-06-17 09:21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fl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赵炯 余华曾说:“《活着》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还讲述了眼泪的广阔与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

□赵炯

jish160664.jpg 

余华曾说:“《活着》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还讲述了眼泪的广阔与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当然也讲述了我们中国人这几十年是如何熬过来的。”

诚然,《活着》里的主人公富贵的一生是受苦受难的一生,经历了20世纪中国大半个世纪的沧桑,从富家少爷到一无所有……余华用冷静的笔调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灾难的降临。然而,在这些常人看来似乎无法忍受的灾难面前,富贵却似乎漫不经心地经受住了所有打击,直到最后与老牛相依为命,好像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仔细分析一下富贵忍受的苦难,就会发现作者为他找到了消解苦难的方法——忍耐。正是因为忍耐,富贵才得以存活。忍耐使小说的基调变得悲痛而坚定,没有血泪的控诉,没有撕心裂肺的尖叫,甚至没有愤怒,有的只是无边无际的忍耐。这种忍耐在作者的笔下显得那么平静和自然。对主人公来说,苦难在忍耐下似乎已经消灭。

这或许就是传统的中国劳苦人民面对苦难的消解方法。余华也因此说自己写下了高尚的作品。然而是这样的吗?面对一系列的苦难遭遇,人活着仅仅是为了活着吗?

在我看来,仅通过忍耐是无法将苦难消灭的,苦难并不会因为你的忍耐顺从而销声匿迹。

作者在小说的结尾试图让我们相信富贵与老牛角色的互换,与老牛相依为命是幸福的。但这样的宁静之后幸福生活就来临了吗?我们应该注意的是面对所有的苦难富贵做的仅仅是被动的接受,是不得已的承受,因而这样结尾平静的生活应该看作是麻木之后的解脱还是超脱之后的平和?

生存就应该有生存的意义,而不仅仅是一种麻木之后的苟活。特别是文学作品之中的人,更应该在我们的生活无可奈何的时候给我们如何更好生存下去的解释,而不是一大堆灾难的罗列。刘小枫在《拯救与逍遥》之中曾说:“不离弃苦难的世界,决非是因为乐于受苦,进而炫耀痛苦的精神。而是因为苦难的世界迫使我们相信上帝最终会听到我们的哀告。”从忍受苦难到发出终极呼告,进而揭示苦难的终极意义:相信我们能从苦难中获救。这才能使作品具有更高层面的精神意义。相反,余华笔下的富贵,到了最后仅成了默默忍耐的人,他并非已经从苦难中获救,而是从未想过要获救。 

    忍耐并不能使苦难消解,并不能使我们的生存更有意义。苦难对于我们的意义应该是教会我们思考和总结,让我们相信自己能丛苦难中获得重生,进而真正懂得人生存于世的意义。 

责任编辑:fl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