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天中文化 文学

我读《三国演义》

2016-07-08 08:38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fl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张纯我想,只要是文学爱好者,无论青年或老年,《三国演义》应该都读过。年少时,我曾因上课读它被老师打过板子,还因读其他“闲书”而屡遭惩罚。嗜读之癖至今

□张纯

我想,只要是文学爱好者,无论青年或老年,《三国演义》应该都读过。年少时,我曾因上课读它被老师打过板子,还因读其他“闲书”而屡遭惩罚。嗜读之癖至今仍积习难改,看来读书得伴我一生了。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罗贯中把本来只有高级知识分子才能读懂的史书,变成了大众化的读物。

所谓“演义”,窃以为就是“小说”。《三国演义》和《汉书》《三国志》(陈寿著)不同之处在于,罗贯中对于发生在那个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经过精心的艺术加工,或添枝加叶或移花接木或张冠李戴甚或无中生有。为了塑造人物,为了张扬人物的个性,同时也为了宣示作者的爱憎,罗贯中是不惜笔墨的。他给后世留下了一部生动鲜活瑰丽多姿的文学画卷,同时,也给戏曲界提供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剧目,像《桃园结义》《连环计》《祭东风》《草船借箭》《蒋干盗书》《单刀赴会》《击鼓骂曹》《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等,无不传唱久远,久盛不衰。

《三国演义》里塑造得最为典型的三个人物是:义薄云天的关羽、奸诈权变的曹操、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还有张飞、吕布、孙权、鲁肃、董卓、黄中、马超……栩栩如生的形象印在了读过书看过戏的大众心中。

这都是罗贯中的本事。没有他把正史变成小说,没有创作过程中的夸张、虚构,恐怕靠《汉书》 《三国志》很难达到《三国演义》的普及效果。

初读《三国演义》时,对督邮这个官儿不甚了解,后来翻看《后汉书·百官志》和《通典·职官总论郡佐》才明白督邮是汉代设置的郡守佐使。官儿不大,权力不小,是个敲诈勒索下属的要害职务。

《三国演义》第二回里的这个督邮,就是定州的督邮,当时,刘备就在定州管辖下的安喜县当县尉,正面临着朝廷下诏“凡有军功为长吏者当沙汰”的节骨眼上,有被“裁汰”的可能。这时候督邮来了,就是来检查落实“圣旨”的,刘备岂能不慌?出城迎接恭而敬之,而那位督邮则“坐于马上、惟微以鞭指回答”。这种傲慢态度已经让随行于刘备之后的关羽、张飞大为不满了。待到了馆驿之后,督邮的言行更让张飞恼怒。书中的描述相当生动,直到张飞怒极“睁圆环眼,咬碎钢牙,径入馆驿,直奔后堂,见督邮正坐于厅上,张飞揪住他头发,扯出馆驿,把他拴在县前马桩之上,攀下柳条,照督邮两腿上着力鞭打,一连打断了十几根柳条……”

显然,刘备的这个安喜县县尉的“乌纱帽”是不能再戴了。以张飞的意见是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这个督邮杀掉算了。但这不是罗贯中笔下刘备的性格,他从厅堂中取出县尉的印绶,挂在督邮的胡子上,说了两句气话:“据汝害民本当杀却,今姑饶汝命,吾缴还印绶,从此去矣……”兄弟三人就这样走了。

罗贯中笔下的张飞,给后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然而,真相并非如此。《三国志》里真正怒打督邮的是刘备而并非张飞。

小说毕竟是小说,现实生活中,你如果把刘某的事安在了张某头上,轻者(不触及法律底线)尚可原谅,如果构成了诬陷之罪,那就要受法律的制裁了。

  

责任编辑:fl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