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晚报记者聚焦“包公文化”
摘要:全国晚报记者聚焦“包公文化” □晚报记者 张广智 本报讯 7月7日至9日,由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文化新闻分会、合肥报业传媒集团主办,中共肥东县委宣传部、合肥
全国晚报记者聚焦“包公文化”
□晚报记者 张广智
本报讯
包拯,北宋庐州(今合肥市肥东县)人,是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清官,民间称其为“包青天”、“包公”。在包拯故里合肥,包拯出生地小包村、包拯少年读书的地方包公祠、包拯归葬地包公墓等遗迹保存完好。包拯的形象活跃在众多文化作品中,尤其是各种地方戏曲中。庐剧,流行于以合肥为中心的江淮一带和大别山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包拯故里的代表戏曲,庐剧有许多刻画“包公”形象的著名剧目。
应邀到合肥采访的34家晚报的文化记者在合肥期间,考察、采访了包公祠、包公墓等国内独有遗迹,观看包拯故里代表戏曲——庐剧中的“包公戏”,参加包拯及清廉文化·庐剧中的包公形象座谈研讨会,聆听了许辉、完颜海瑞、吴胜等安徽省研究包拯及廉政文化、庐剧等项目的专家、学者举办的专题讲座……了解了包拯及清廉文化和庐剧中的包公形象及意义。其间,文化记者们还采访了渡江战役纪念馆、岘山新农村等文化景观。
据悉,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现有会员单位186家,涵盖了全国所有地区晚报(含部分都市报),占据中国报业的“半壁江山”,是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长任欢迎、秘书长王炳云也参加了本次大型系列宣传活动。
责任编辑:lyx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