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非遗传承让“精准扶贫”走出新路子
摘要: 【网媒看雅砻文化节】西藏山南:千年非遗传承让“精准扶贫”走出新路子 光明网西藏山南8月18日讯 (记者 孙满桃)广袤的雪域高原,勤劳的雅砻儿女,具有民族
【网媒看雅砻文化节】
西藏山南:千年非遗传承让“精准扶贫”走出新路子
光明网西藏山南8月18日讯 (记者 孙满桃)广袤的雪域高原,勤劳的雅砻儿女,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山南,正在走向一条奔小康的发展之路。
在西藏山南乃东区(撤地设市之前为“乃东县”),有一家民族哗叽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这家合作社通过继承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带动当地无业青年及残疾人等就业,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走出了一条“文化+精准扶贫”的新路子。
16日下午,记者跟随“全国网媒看雅砻文化节”采访团,探访泽当哗叽残疾人服饰加工厂。此时,工人们正在加工一批校服,熟练的技术,专注的表情,显现出一派忙碌的景象。
这家加工厂属于乃东民族哗叽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该社是山南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5月,人员多数由本地失地农民、残疾人员、失足待业青年等组成。
乃东曲德沃村村民普布旺久是这家加工厂的一员,就在不久以前,他因为腿脚不便,常年失业在家,只能做一些家务活。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他已经能熟练操作缝纫机。
“干这个工作很好,有了这样一个机会,会让自己信心很足。通过培训也学到了技能,以后我还想自己创业。”普布旺久告诉记者。
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这个工厂有员工50多人,都是乃东区内的失业青年及残疾人。专业合作社诞生后,打造了“泽帖尔”这一著名民族品牌。
“泽帖尔”,也叫毛哗叽,是唐朝文成公主把汉民族先进的纺织工艺融入到藏族传统氆氇(羊毛织品)纺织技术上,两者紧密结合而派生出来独具特色的纯手工精羊毛哗叽纺织产品,它在氆氇工艺中生产技术难度最大、面料最柔软精细、做工最为复杂,过去只有达官贵人才能使用。由于只有乃东县泽当镇才掌握这项手艺,因此,被称为“泽帖尔”(意为泽当的氆氇)。
乃东民族哗叽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成立运行以来,尽管生产项目不多,各方面条件有限,但为山南的农牧经济发展、扶贫就业闯出了一条新路,也让频临灭绝的毛哗叽手工纺织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并发扬光大。
2015年12月,“泽帖尔”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据悉,2015年该合作社销售额为195万元,利润42万元,总纳税额14万元。该合作社不仅为员工购买五险,还实行员工分红制,分红资金达8.6万元,带动了更多贫困农牧民群众转移就业。
乃东民族哗叽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是山南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西藏山南市采取易地搬迁、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生态补偿、发展集体经济等综合措施来帮助农牧民群众脱贫,累计减贫7.9万人,解决1.07万人就业。
下一步,该合作社将进一步扩大以“泽帖”产业为主的各类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及特色旅游产品的生产能力,传承和发扬藏民族优秀文化,打造文化品牌和民族产业品牌。
责任编辑:yss
(原标题:光明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