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去空置”应多算算民生账
摘要: 审计署近日公布2015年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结果显示,有19万套保障性住房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原因,不能及时交付使用或闲置。 有舆论分析,地方政府对保障房
审计署近日公布2015年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结果显示,有19万套保障性住房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原因,不能及时交付使用或闲置。
有舆论分析,地方政府对保障房建设和管理追踪权责不清,保障房的分配管理制度不完善,是导致保障房频频空置的原因。网民建议,加大对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追责力度,对保障房建设、分配、使用全流程精细化管理,通过科学考核督促地方履行保障房供给责任,应该多算算民生这笔账,加速保障房“去空置”。
“不作为”须严格问责
综合媒体报道,供需比例不配套、地理位置太偏僻、交通不便利、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因素固然是造成保障房空置的原因,但是保障房“有房无人住”这种对土地和资金的浪费,也让人痛心,党中央和国务院真心为民,但一些地方却让好政策在基层走了样。网民要求追责的呼声很高。
网民表示,一是要追责地方政府在建设保障房过程中的“不作为”或者“胡作为”,对保障房管理亟须科学决策。对于“有房无人住”的怪现象,网民“丽无双”反问说:“选址有问题,政府配套设施跟不上,操作也有问题。光有住宅谁来住?”
网民“修成才”说:“保障房的事,必须弄清楚,细节都要公示出来,准许公众监督举报。对负责人要终身追责,严格执法。这种欺骗行为,最终损害的是人民群众的权益。”
民生大事要重视群众满意率
网民认为,好的政策必须配以执行有力的配套政策,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保障房的作用。网民“王德安com”说,“保障房政策是好,惠民政策到了地方有的已经不见了,有的在执行中变成了另一种解释,有的老百姓压根就不知道。
网民“深海鱼”建议,应该设专人负责保障房的运营管理,提高透明度,让真正有需求的人住进保障房。同时,增加现金补贴力度,让低收入者有更多选择,防止出现大规模的住房废弃。
网民“蓝色之星”认为,保障房是民生大事,地方政府应该在选址、配套、分配等方面科学决策,接受社会监督。还要明确谁建设、谁负责、谁监管的问责机制,杜绝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安居房”成为一些地方干部的“面子房”和少数违规者的“福利房”。
网民“鸣涧”表示,应坚持民生导向,建立更为科学的保障房建设考核体系,多算算民生账,将考核指挥棒由项目开工率转变为群众满意率。(记者 曾德金 整理)
责任编辑:yjh
(原标题:新华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