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天中文化 名人库

臧献廷——像树一样站立的老人

2016-09-02 08:50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fl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晚报记者 王莹 文/图每个人都有一条路,人生如一次漫长的旅行,路在自己的脚下延伸。旅行路上一直不变的是起点和终点,一直在变的是过往的行人、沿途的风景,还有赶

 □晚报记者   王莹   /

每个人都有一条路,人生如一次漫长的旅行,路在自己的脚下延伸。旅行路上一直不变的是起点和终点,一直在变的是过往的行人、沿途的风景,还有赶路的心情。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一个笔耕不辍的“文学青年”、一个备受子女尊敬的父亲、一个开朗大方而又儒雅的先生,他就是臧献廷,年逾古稀,仍每天看书读报,知晓天下;满怀对文学的憧憬,用笔书写“青春”的梦想——

 reny1608145.jpg

臧献廷

臧献廷,笔名一丁,河南省平舆县射桥镇人,1940年生,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是老知青、工程师。

1961年响应党的“精简机构,充实农业”的号召,回乡支农当社员、任生产队长,后受命创办公社“农业学校”,任校长。1975年调公社办工业,参与创办了机械厂、面粉厂、轮窑厂和造纸厂,先后任面粉厂和造纸厂工程师、副厂长、厂长。改革开放后造纸厂停办,回家务农,间或看书学习和练习写作。

20104月,70岁的他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路》;20116月,他创作出长篇小说《那时花开》;20139月,他创作出中篇小说《甜到悲伤》;201511月,他创作出电视文学剧本《爱这片土地的女人》。

从对电脑一无所知,到敲击键盘练习打字进行文学创作,对于一位70多岁的老人来说,5年间出了4本书,且不说160万字的手稿需要怎样思考、怎样打磨,单就这一字一字写出来需要多大的困难可想而知。

4部作品来源于臧献廷的经历,这其中有他的影子。为了便于读者了解,记者以这4部作品为题,带领读者探寻臧献廷创作这4部作品的心路历程。

《路》

这是一幅跨越时空的农村写照。

这是一段值得我们回忆的时光。

一个朴实、美丽而又精干的农村女强人——贾香梅,白手起家,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智慧,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农村先后创办起多家企业,始终保持着乐观上进的心态,致富不忘乡亲,在中原沃土上打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美丽天空。

质朴而又机敏的农村男青年贾兴旺,善于钻营,抓住有利于自己的各种机会,通过奋斗成为一名国家干部,从农民到局长,可谓平步青云,但他无法抵御金钱与美色的诱惑,生活腐化,作风不检点,到头来身败名裂。

幸运的是,他的爱人顾秀对他不离不弃,他的姐姐贾香梅对他关爱有加。不幸的是,他作茧自缚,最终贫病交加、郁郁而终。

同样是出身贫寒的贾香梅和贾兴旺姐弟两人,通过个人的奋斗与努力,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勇于搏击、敢于进取,但他们走出了不一样的人生。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到改革开放后的30余年,中国农村经历了大集体时期的贫穷与落后,迎来了改革开放后的崭新发展。社会与时代在变迁,人性的真善丑恶也在经历着各种考验……

《文学理论教程》中曾如此结论:在艺术创作活动中,作品总是弥漫着作者思维的影子和情感的痕迹。这一点在臧献廷身上也不例外。20104月,70岁的臧献廷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路》。小说中的描写集结了藏献廷上大学,下乡,经历磨难,勇于搏击、敢于进取,大起大落,却毅然走出不一样的人生经历。

臧献廷1957年考上水力发电学校(现北京水利水电学院)。在学校里,他是品行良好的先进学生,曾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大学毕业,前途一片大好的臧献廷由于出身问题,被发配到农村,成了被文斗、武斗的对象。臧献廷在这屈辱的斗争中顽强地挺了过来,并坚强地像松一样活着。他说:“每个人都有一条路,人生如一次漫长的旅行,路在自己脚下延伸。旅行路上一直不变的是起点和终点,一直在变的是过往的行人、沿途的风景,还有赶路的心情。”

据悉, 20126月,《路》入选河南省农家书屋采购目录,面向全国发行。

《那时花开》

“初见臧献廷先生,是在我的办公室。他着装朴素,举止得体,言谈平和而清晰。他送我一本著作,是他去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路》。听着他几十年来对文学的不倦追求,我很感动,想起了我的启蒙老师,他是一个小学教师,在我读小学时,他写小说,但直到退休,还没有发表过一篇。臧献廷先生不一样,他已经出版过一本书,又拿来已经在出版社通过三审的新著作《那时花开》,让我作序。他的出身和我大致一样,我19岁走出农村到部队,他却一直在农村坚守,所以我见到他,有一种亲近感,欣然答应学习他的著作并写这一段话。”原河南省作协副主席、文学院院长郑彦英在臧献廷所著的第二部长篇小说《那时花开》的序中如此感慨道。

《那时花开》这部小说有30多万字,是臧献廷20116月出版的第二部长篇小说。该书主要写了江立勤和白雪莲两个青年曲折的爱情故事。两个青年身上体现出的爱情观,以及对纯真爱情的执着与忠诚,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拜金成风的今天,显得相当可贵。比如写到白雪莲,为了爱情,骑着自行车跑到公社和县里,要把自己的推荐上大学的名额让给江立勤。在没有让成的情况下,她又按照江立勤的志向,跑到县里,换了学校。她把重点大学换为普通院校,学习中医。这种一心为所爱的人所想、处处为所爱的人考虑的品格,实在难能可贵。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他们令人羡慕的爱情。爱,成就了两个年轻人;爱,让有情人终成眷属。

臧献廷长期生活在农村,生活经历丰富,所以对乡村的一草一木、人情世故,非常了解,小说就显得很真实。比如下面这一段: 睡觉前,白雪莲为改变农村妇女很少洗澡的不良习惯,要求给婆婆洗个澡,可立勤娘说什么也不愿意,说没听说过有谁家的媳妇给婆婆洗澡的,让别人知道了要说自己是个恶婆婆的,最后她只同意雪莲帮她洗洗脚。白雪莲洗得很认真、很仔细。立勤娘高兴得合不拢嘴。她无限感慨地对媳妇和儿子说:“我是咱村最有福气的婆婆了。在咱村,再找不到一个儿媳妇给婆婆洗脚的了,这事恐怕只有雪莲能做到,也只有我享受到这份清福了。老天爷,我真有福气啊!”睡到被窝里,立勤娘还在揉着自己的脚偷笑。

只有长期在农村生活的人,才会写出这样的情节,特别是立勤娘揉着脚偷笑的细节,非常到位。小说的味道,就在这些小细节上体现出来了。

臧献廷对主要人物的把握,是准确到位的,比如写到江立勤和他娘在得知白雪莲已经被推荐上大学,而立勤未能被推荐时的心理变化与语言表达,在特定情景下,自然而然地让读者产生共鸣。

小说是需要矛盾的,在矛盾开始、发展、结束中,最容易表现人物性格。立勤和他娘各有各的理解,但是从各自的角度出发,都合情合理。于是,矛盾构成了,悬念也出来了,读者会因此而产生阅读兴趣甚至阅读欲望。

臧献廷告诉记者:“爱情和事业,注定是我们离不开的永恒话题——忠贞而美好的爱情,是人生旅途中力量和勇气的源泉,是让我们永葆青春的清香花朵,是幸福人生的坚强基石。而事业是人的立身之本,人的一生,或平凡,或伟大,不求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求有益于社会和人。人的一生,就像一次旅行,沿途中既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又有看不完的美丽风景。微笑面对,幸福前行。”

《那时花开》一书凝聚了臧献廷的心血,他向读者呈献的“微笑面对,幸福前行”的理念无疑是成功的。

《甜到悲伤》

“奉献在读者面前的这本小书,是我花了数年时间写出来的。我是个老知青、老农民,今年70多岁了,也可以说我是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写出来的。《雨雪交加》的内容,写的是1945年春天发生的事,迄今已经70年了。文中的前面部分是我的亲生经历。《筑巢引凤》的内容,也基本上是我个人经历过的事情。其他的或目睹,或耳闻,也基本上有其事。当然了,作为小说,虚构、借鉴的地方也不少。因此,我深切体会到,写东西没有自身生活的积累、经年的储备,不反复地咀嚼品味、弄清其来龙去脉,是写不出能给读者以启发、引导,并从中得到一些有益东西的书的。” 20139月,臧献廷出版中篇小说《甜到悲伤》。对于70岁开始写书一事,他是这样向记者说明的:

“当然我也不是刻板地认为,自己经历的事情要若干年后再去写,不是的。我之所以如此,是由我自身的特殊人生背景造成的,年轻时没有条件,想写不能写。如果我年轻时有写作条件,也不至于七十多岁了才出作品。做什么事情都是需要时间、地点、条件的。我国著名作家刘绍棠11岁就出作品了,俄国作家肖洛霍夫16岁就开始写《静静的顿河》。我不主张事必躬亲,去搞形而上学的那一套。虚构、借鉴、移植、嫁接等艺术手段都是需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我的作品中也是屡见不鲜的。”

“大家一定能从书里不少篇幅中看到,它们多是‘带刺儿’的。我想这正是我写作的目的。” 藏献廷对记者说,作者的责任就是要深入生活,了解生活,探索生活,剖析生活,认识生活,从中找出让读者认可的,能引起他们共鸣的有益于文明进步的东西,把那些腐蚀人们灵魂,败坏社会道德风尚的东西曝光,让人们看清楚它的丑恶本质,认清它、远离它、唾弃它,使人们彼此间真诚坦白,互敬互爱,团结友好,急人所急,帮人之困,扶人之危,助人为乐,逐步走向真正意义上的文明生活。人应当有科学的崇高的精神信仰、纯洁美好的道德情操、健康向上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这些都是我在写作中一贯遵循的,过去出版的东西是本着这种精神去写的,在现在的这本集子中这种精神也贯彻始终,今后也将会继续遵循这种精神去写。

《爱这片土地的女人》

“臧献廷先生是我的老作者,也是我尊敬的一位长者,他对文学的不倦追求,让我深受感动。他虽过古稀之年,但仍笔耕不辍,希望为年轻人留下一些有用的东西。” 201511月,臧献廷出版电视文学剧本《爱这片土地的女人》。河南人民出版社在该书的序中诚挚地写道:近5年间,臧老先后出版了长篇小说《路》、《那时花开》和中篇小说集《甜到悲伤》等作品,深受读者的喜爱。或许是因为他长期生活在农村,生活经历丰富,对乡村的一草一木、人情世故,非常了解,所以他的作品就显得很真实,很接地气。或许是他的作品真切反映了中国农村的生活,悄然打动了您……

据了解,《爱这片土地的女人》是臧献廷根据自己的长篇小说《路》改编的42集影视剧剧本。主人公刘香梅解放前是一个讨饭娃。新中国成立后,她响应党的号召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积极投身到合作社建设中,并成为合作社的带头人,还加入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后,她积极带领群众创业,成为一名深受大家爱戴的民营企业家。主人公的人生经历,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部作品探索了中国农民、农村、农业如何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的问题,讴歌了勤劳朴实的农民。作品处处体现了作者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使命感。

20164月,铭生大作(北京)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欲以2800万元的价格把这部影片拍摄成36集电视连续剧《风雨彩虹》。目前,双方正在商讨中。

“想做,就去做”

“赶紧写,必须写,写到死为止。”76岁的臧献廷在谈到以后的打算时斩钉截铁地说。

“我最喜欢唱《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这首歌。我觉得自己从来没有老过,人生就应该有一个好的心态,要正确认识生活、认识人生,选好目标,一直走下去,别回头。我的第五本书现在已经写到一半,今年一定要把它写完。” 臧献廷告诉记者,“右胳膊疼得抬不起来的时候我就用左手写。我想再写三部书,算是一个回忆录式的系列吧,名字我已想好了,就叫《北京求学》《回乡当生产队长》《我在农校的日子》。”

“不活在过去,不怨天尤人,不后悔。”臧献廷对记者说,“子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我以为‘从心所欲’就是:想做,就去做。”

记者手记

常常沉思,如果自己是一棵树,那么我会坚挺地矗立,即使是猛烈的暴风雨,也毫不畏惧;如果自己是一棵树,那么我会骄傲地昂首,即使是残酷的打击,也不会放弃。人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荆棘。失意、怅惘的时候,想一想臧献廷,像他那样吧!像树一样活着!像树一样用盎然的绿意去兑现生命的正直与坚强!

责任编辑:fl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