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是对信仰的最好承诺
摘要:【中外学者话长征】坚守是对信仰的最好承诺9月21—22日,“聆听历史回响,思考中国奇迹”——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中外青年学者交流活动在江西
【中外学者话长征】坚守是对信仰的最好承诺
9月21—22日,“聆听历史回响,思考中国奇迹”——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中外青年学者交流活动在江西省瑞金市隆重举行。在走访中有两个故事令人印象深刻,两位女主角并不名声显赫,但她们的事迹却让人涕泗横流。
一位是军嫂陈发姑。1934年10月,陈发姑的丈夫朱吉薰随红军长征离开瑞金。丈夫走后,陈发姑每年打一双鞋,等着丈夫回来。然而年复一年,草鞋打了一双又一双,可是丈夫没有回来。陈发姑始终不愿相信丈夫早已牺牲,她坚信丈夫一定会回来,“他相信革命,我相信他”。直到2008年,陈发姑等了75年,打了75双鞋子,以115岁高龄去世。
一位是女军人伍若兰。伍若兰22岁入党,是朱德的妻子。1929年红四军从井冈山下撤到寻乌,在圳下村遭遇敌人突袭。为掩护朱德和红四军军部顺利撤离,她率警卫班断后,不幸受伤被俘。国民党反动派想方设法逼她投降,但她宁死不屈,牺牲时年仅26岁。
“青山依旧在,不见儿郎归。”什么是坚贞不渝,什么是死心塌地,陈发姑用一生给出诠释。而伍若兰,则用短暂的生命书写出牺牲的大义和信仰的高洁。这就是那个年代的人的选择,为了理想信念可以奋不顾身,为了理想信念可以坚守终生。“没有理想,红军连一千里都走不了。”长征是一曲理想主义的高歌,正是因为革命磨难和长征考验,坚定的理想信念成为一脉相传的党性基因,成为底蕴深厚的中国气质。
一位革命烈士说得好,“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未经考验的信仰不足以成其为信仰,未经付出的理想不足成其为理想。坚守,是对理想信念的最好承诺。于我们而言,对理想信念能做到什么,愿意付出和牺牲什么?回望历史,有着不计其数的答案,放眼未来,则需要我们用勇毅行动认真解答。
责任编辑:yss
(原标题:人民网-观点频道)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